适争

适争

适争,佤族弓拉弦鸣乐器。又译作适振、士争。佤族也称窘或振。因只张有一条琴弦,故汉语称其为独弦琴。流行于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沧源县等地。

人物名片

  • 中文名适争
  • 类    别弓拉弦鸣乐器
  • 民    族佤族
  • 别    称适振、士争

概述

适争,佤族弓拉弦鸣乐器。又译作适振、士争。佤族也称窘或振。因只张有一条琴弦,故汉语称其为独弦琴。流行于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沧源县等地。

形制结构

外形与二胡相似,奏者自制自用,规格大小不一。琴杆竹制,多使用弹性大的竹条制作,呈扁方形柱状体,全长80厘米~110厘米、宽1.5厘米~2厘米、厚0.5厘米。顶端琴头平顶无饰,琴杆上方开有三个圆形弦轴孔,其中一孔置入一轴。弦轴木制或用细竹杆制成,视其弦的长度变化而改变弦轴的插孔位置。琴杆中部原来不设千斤;现已增设千斤,下端插入琴筒并外露系弦。琴筒竹制,呈圆筒形,多用大龙竹制作,筒长12厘米~22厘米、直径8厘米~16厘米,筒前口 蒙以一层干笋叶为面,筒后端敞口(图)。琴面置有竹马。张一条琴弦,原多用柔韧的牛草或藤皮捻制而成,弦粗而长,发音较低;现改用尼龙弦或丝弦。琴弓用金竹或竹篾条制杆,两端拴以棕丝或马尾而成,弓长40厘米。

现存状况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的一支适争,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 》大型画册中。

演奏方法

演奏时全身下蹲,左手扶持琴杆,琴底置于地面,琴杆斜向前方,与地面成6
5°角,左脚轻轻踩住琴筒或底柱以使琴身稳定,右手执弓在弦外拉奏。适争定弦在g—e1的范围内,常用音域为五度。音色浑厚优美,与男声较为接近。只用原把位演奏,音位较宽。左手拇指轻压琴杆使琴弦张力变小,可使原音降低小二度或大二度。演奏空弦时常颤动琴杆,发出的颤音尤具特色。也可捻弦,即拇指和食指捏住琴弦,两指一伸一缩,配合右手运弓,产生揉弦效果。用中指急促打弦,又可产生指颤音效果。弓法有连弓、分弓和顿弓等。可用于独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佤族青年特别喜爱适争,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独奏自娱或自拉自唱。青年男女恋爱时,小伙子不仅用琴声邀请姑娘相会,还用乐声表达爱慕之情,并为姑娘吟唱的情歌伴奏。它还用于节日、迁新居和喜庆等场合。流传较广的民间乐曲有:《串姑娘调》、《串门调》、《水娄》(《孤儿调》)、《山东调》、《催眠调》、《叫姑娘起床》、《悲调》和《贺新房调》等。
向下展开更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