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安

04-21 9116 反馈
胡少安,男,京剧老生。北京人。父亲胡宝安、伯父胡宝利均为马连良专职文场。

童年开始学戏,小时候登台表演,胡少安十岁进“富连成”,与“元”字辈同一科班,初随叶盛兰学小生,后因练功腿伤,退学在家调养。在家治腿期间拜宋继亭为师学谭派老生,宋继亭为谭富英的小舅子,故常向谭富英请益;十三岁搭李盛藻“文杏社”的班,李盛藻为高庆奎的女婿,也因此得过高庆奎的亲传。二十多岁于上海南京时,曾从张少甫学戏。曾与上海李世芳、袁世海等青年演员齐名。

胡少安自十四岁起开始应正工戏,并开始搭班跑码头,由北到南,与各大名角同台合作演出。1948年随顾剧团(顾正秋)来到台湾,1954年进入军中剧队(海光国剧队),1970年代离开军中剧队,进入中视担任“国剧大展”节目制作人,1990年左右正式退休。去台后,致力于京剧艺术,曾自组胡少安剧团,为台湾“四大老生”之一。1971年,台湾“国剧(京剧)学会”成立,出任理事长。1988年,曾与大陆京剧名家梅葆玖等人在纽约同台演出,可谓珠联璧合,获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颁赠的1988年度亚洲杰出艺人奖。

胡少安文武全才、艺兼多派,擅长谭、马、刘、高各派拿手好戏,在台湾四大须生中艺术表现最为全面。由于甚早离开军中剧队,故遗留之舞台实况录像甚少,反而是在中视制作“国剧大展”时的静场录像,留下较多资料。根据他后来常演的剧目来看,马派戏应该还是他最为拿手、最为喜爱的,例如《十老安刘》、《八义图》、《马义救主》、《胭脂宝摺》等。胡少安的戏有很浓厚的个人风格,他吸收各派之长,但又不愿意墨守一派,成为某派的忠实传人。这点与大陆演员一向喜欢标榜的名家之后,某派传人有很大的差异,基本上1949年由大陆来台的老伶公们,在艺术风格上多半有有这样的倾向,一来是他们本身的背景多非名家后裔,没有太重的派别包袱;二来当时他们均正值青壮,出科毕业后即开始跑码头,边演出边学艺,由于市场的需要,更压迫着他们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会,即使来到台湾后也是如此,常常要现学现卖。缺点就是钻锅不实授,容易流于一道汤,比不上名家传人一招一式千锤百炼,但优点就是所有的玩艺都是透过反覆的舞台实践内化成自己的功夫,因此在舞台上也较容易建立自己的风格,当然这风格必须是观众所认可的。

2001年因心肌梗塞去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