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旃罽胡桃帖》《长风帖》《袁生帖》《奉橘帖》

王羲之 《旃罽胡桃帖》《长风帖》《袁生帖《奉橘帖》
旃罽胡桃帖
  

王羲之《旃罽胡桃帖》,敦煌石室临本,纸本。纵25.2厘米,横20.6厘米。5行。草书。英国大英图书馆藏。

此帖出自王羲之草书《十七帖》,全文见《右军书记》:“得足下旃、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须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现存此帖已残,仅存21字。释文:“……回近之,未许□□□。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

长风帖

[点击放大]

王羲之《长风帖》,临摹本,纸本。纵27.5厘米,横40.9厘米。11行,102字。草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长风帖》又分称《长风帖》、《贤室委顿帖》、《四纸飞白帖》。

释文: 每念长风,不可居忍。昨得其书,既毁顿,又复壮谓,深可忧。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 前所经由,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致此四纸飞白,以为何似?能学不?

 袁生帖

[点击放大]

王羲之《袁生帖》纸本(摹本),日本藤井有邻馆藏。

《袁生帖》为唐摹本,硬黄纸。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著录九十七字。此摹本草书三行二十五字,是著录全文的四分之一(详见本志《书迹目录》)。至宋入宣和御府,《宣和书谱》著录。

《袁生帖》摹本钤有'政和'、'宣和'、双龙等印多方。泥金书标签'王羲之袁生帖'出自宋徽宗之手。帖后有明文徵明、民国褚德彝题跋。明时藏吴兴严震直家,散失后由沈维时购得, 转藏华中甫,并抚刻于《真赏斋帖》中,后入清内府。纸污暗,不为人重。《袁生帖》大约在一九二五年左右流入日本,为京都藤井有邻馆所藏。一九四二年收入《有邻大观》,但无人注意。直至一九九二年藤井精品展,才被认识,成为日本据有的第四件王羲之唐摹墨迹(其他三件是:《丧乱》、《孔侍中》、《妹至》),被视为国宝。

【释文】(産婦兒萬留之月盡遣,甚慰心。)得袁、二謝書,具為慰。袁生暫至都,已還未?此生至到之懷,吾所(盡)也。(弟預須遇之,大事得其書,無已已。二謝云:秋末必來。計日遲望,萬羸,不知必俱不?知弟往別停幾日,決其共為樂也。尋分旦與江姚女和別,殊當不可言也。)

奉橘帖

释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王羲之行书《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三帖连为一纸。王羲之的墨迹流传到今天的大都为响拓勾摹本。 例如王羲之的《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为唐人双钩填廓摹本。所谓响拓勾摹本,是指在照相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人为了保护书画艺术品原迹,采用临摹的方法制作副本和复本。所谓“摹”,就是对原作真迹摹写,力求丝毫不差。书法摹写称之为“响拓”,绘画摹写称之为“移画”。这一风气在唐宋时最盛,在唐朝,就有官方设置的许多专门摹拓书法名迹的“御府”,下有专门摹拓书法的人员,不少人都是此中高手。如今,东晋王羲之等人的书法真迹已经荡然无存,这些唐朝的摹本就显得尤其珍贵。唐代因摹刻技术很高,笔意俱存,宛如手写,也可窥见王羲之行书的面貌。

王羲之书法作品

兰亭序黄庭经曹娥碑 集王圣教序 姨母帖 初月帖 
丧乱帖乐毅论 十七帖 快雪时晴帖 寒切 平安帖 
行穰帖 孔侍中帖 奉橘帖频有哀祸帖 憂懸帖 何如帖 
得示帖 妹至帖 二谢帖 雨后帖 远宦帖 上虞帖 
游目帖 干呕帖 其书帖 瞻近龙保帖 旃罽胡桃帖 长风帖 
袁生帖 七月都下帖 大道帖 草书平安帖 此事帖  

王羲之简介 |  历代书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