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专家“评”评剧

作者:赵凤兰 香卉辉
日前,以“更新观念,整合资源,携手合作,面对市场,走向未来”为主题的庆祝中国评剧院建院5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戏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地评剧院团的代表齐聚一堂,总结成绩、交流经验,为共同打造平民评剧、共谋评剧发展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分析了当前评剧发展的困境和危机。中国评剧院院长吴一平认为,票价虚高、部分剧目离百姓生活太远曾一度导致了评剧与观众的疏离,再加上电影电视等多媒体的冲击,老百姓出现了“爱戏却不进戏院”的现象。天津评剧之友俱乐部主任王美华也有同感:“老百姓觉得评剧现在重形式而轻演员,虽然舞台效果越来越先进,演员却越唱越没有评剧味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何玉人为大家分析了全国戏曲生存现状,认为目前国有剧团普遍面临生存危机,尤其是北方各县级基层院团。虽然民营剧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但由于其价位低、剧目多、场次多,演员疲于奔命,难以保证演出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评剧源于民,必须还于民,评剧要发展,首先要争取观众。评剧诞生于民间,成长于民间,评剧要发展就一定要心里装着观众。在这方面,评剧院团各显神通,各有高招。如:中国评剧院举办的评剧票友大赛、小学生夏令营“三下乡”、走进校园等活动;唐山评剧团开展的评剧票友大赛、走进大学、与公安消防等单位联合搞活动等;石家庄青年评剧团的走进国外大学、参加国外比赛、在国外设立评剧迷俱乐部等活动。各剧团还采取定时定点演出、低票价等举措,增加社会效益,塑造形象,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观众。

北京艺术研究所所长秦华生、北京市剧协秘书长杨乾武等指出,首先要重视青少年观众群的培养,通过走进大中小学演出及小剧场演出等手段,吸引青少年观众。其次,要在演员、剧目创编、演出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专家们认为,要严格培养、大胆起用新演员,用名家剧作作为评剧教材,培养大批优秀评剧人才;要在创作、表演上超越传统,容纳新东西,适应观众和时代发展需求。第三,要争取政府的支持。在这点上,唐山评剧团团长罗慧琴深有感触。唐山是评剧的发祥地,唐山市政府从2002年的“百场大戏唱新春”,到每两年一届的中国评剧艺术节、评剧票友大赛,再到电视台“周周唱大戏”“戏迷大世界”等栏目的举办,为评剧发展提供了很多平台。罗慧琴说:“唐山市政府对评剧进行免费宣传,对演员还有补助,极大地调动了演员的积极性,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评剧一团团长袁淑梅,全国政协委员、石家庄青年评剧团团长刘秀荣也表示,民族文化的弘扬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与会者还强调,要进行市场化运作。石家庄青年评剧团的成功运作就是个很好的证明。在“以精品拉动经济,以经济促进精品”的理念和“注意农村,占领城市,走向世界”的模式的推动下,该团不断发展壮大,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打开了市场。如今,该评剧团多次赴国外演出,还在外国设立评剧迷俱乐部,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