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技法--细节的刻画

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精微的追求,为工笔画发挥其材料特性、体现绘画技法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工笔画对细节的刻画,首先是要发现对象的“真”与主观的“意”,两者的融合才能成为具有绘画造型意义的“象”。工笔画家对象自然细节的描绘应是心领神会的,当你感受到了或发现了什么,就要精微地去刻画,不遗余力地去雕琢。细节体现了画家个性精神,有感情的精微刻画会使画面更具有形式意味。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如果限于表面的刻画,试图以精良制作来取悦于人,就会失掉真正意义的艺术精神,作品就会变得肤浅。

现实生活的人和事在一般人的眼里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不同的意义,而在画家眼里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是由于画家观察生活的角度与常人不同之故。不同的画家个人的精神追求不同,其发现和传达情感细节的方式就必然不同。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发现与自我感受相通的“细节”,正是对于人类本身的认识,这与“意象”造型是相通相联的。

细节的刻画往往会认为是画面之中需要重点表现的部位,这虽不错,但意义不仅仅是如此,对细节的把握是因画家的修养不同而不同,其深刻性也会因此而不同。

中国画重“意”,无论工笔或是水墨都是如此。古人作画,从造型、构图、色彩、技法等均以“六法”为准则,其工笔画技法也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均成为当今学子们必须临摹的范本。自明清至近代,工笔人物画逐渐出现了匠气与僵化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一是受传统技法束缚过紧所致,其二是缺少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笔画家。只注重遵守传统的作画程序,画面无感情、冷漠,技法如工匠一样;只讲技术不讲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因素等的变化,必定是越画越匠。工笔画制作技巧的程序性给后人在工笔画语言上打一个“结”。因此传统工笔画固然必须研习,但在掌握其精华外,还要要深刻地理解其中“写意”的美学观念,从中体悟工笔画所必须具备的“意象”,惟此才能解开这个“结”,使工笔画走向更自由的空间。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