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文化

作者:张菁
不论是作为名将的坐骑,还是文人赞美的对象,马成了中华文明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马约于4500年前在亚洲被驯化,种类繁多,因产地的不同,有蒙古马、新疆马、青海马等;因肤色及品种的不同,有白马、青马、黑马、赤马、黄马、土黄马、花马、铁青玉面马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在我国,蒙古马产于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体形并不高大,也不及阿拉伯马那样美丽,但它却是最能吃苦耐劳、并在恶劣环境中可供长途跋涉的良驹;新疆马产于新疆伊犁地区,体形高大,惟其体能却不及蒙古马;青海马主要产于四川、甘肃、青海等地,体形高大雄骏,行速负重,但性极猛劣,不易控驭;川马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是山地的优良驮畜。

汉唐两代,西域马种风靡一时。在唐三彩中,我们可以见到新疆阿哈马、伊犁马和混血马骄嘶、奔驰的姿态。唐马造型肥硕,臀部较大,颈部较宽,据说此类品种就是从西域进贡而来的,与中原常见的马形大不相同。

马善奔又能负重,性亦温良可驯,故为人类所豢养而作为生产及交通工具,是人类的忠实奴仆和亲密朋友。且又运用于战阵中,马不但是农民商人之助手,贵族地位的象征,更是将士出生入死的忠诚伙伴。马与人的关系异常密切,因此在文学与美术上亦常作为取材的对象,或歌咏、或描绘、或塑造……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