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周和他的腾冲皮影戏

今天晚上,在腾冲腾越古镇的一家餐厅用餐,看到在天井里有一个皮影戏台,我想如果有演出该多好啊。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戏台的灯亮了。接着在白色的幕布上几条小鱼在漫游,一只青蛙在荷叶上蹦跳起舞。接着一只仙鹤出现在水中的石块上,自恋的白鹤梳理着羽毛,用它那长长的尖嘴哆着自己婷婷而立的美腿,不时还光顾一下脚心。戏名为《龟与鹤》,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只有龟与鹤伴着或急或缓的音乐在河边斗智斗勇,龟的机警、鹤的灵巧在舞台后艺人的手中表现的惟妙惟肖,您可要知道这可是皮影戏啊。我拿起小傻瓜相机赶忙跑到后台,看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动作娴熟地操纵着手中的竹竿儿忙碌着,配合他的是一个中年女子和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子。我拍了几张后,快速回到前面的饭桌前,掏出大相机和镜头,抓紧时间安装,待我起身之时,幕布上出现“再见”字样,灯光熄灭。让我好是沮丧。

我看到那个中年女子拿着演出道具出了后门,我想,说不定在旁边的饭馆也要演呢。因为刚才经过旁边的饭店时,我看到其院子里也有一个皮影戏台,我尾随而去。果不其然,刚才那位老爷子已经在忙着将地上木箱里的道具取出,悬挂在绳子上。我插空向老先生说:“您是刘家庄的吗?”“不是,是刘家寨。”他答到。“对对,我记错了,是刘家寨,云南仅存的皮影保留地。”老人听后不由得抬起头看着我,仿佛在问,你怎么知道?我说:“来腾冲之前,我查看了有关资料。”

这是光盘里的锣鼓声响起,灯光齐明。我忙问老人今天是演哪出戏?他回答是《大救驾》。内容说的是腾冲著名小吃“大救驾”的由来:在腾冲,所谓大救驾即炒饵块,这典故是说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打昆明,明朝永历皇帝的小朝廷一路奔逃至腾冲,饥饿难忍时,当地人炒了一盘饵块送上,皇帝吃后连声赞叹:“好吃好吃,真是救了朕的大驾。”皇帝想这道小吃在关键时刻救了自己的急,于是赐名“大救驾”,炒饵块由此改名。

演出结束,我与老人攀谈起来,他叫刘永周,今年68岁了,从十一二岁就上台演出,至今已经50多年了。他是腾冲皮影的第4代传人。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制作、表演皮影。刘氏皮影凝聚了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的。他告诉我说,腾冲皮影戏的历史已经有150多年。集中了剪纸、窗花、门画、雕刻等中国造型艺术于一身。材料是牛皮,有别于北方的驴皮。如今他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
他说,早年,农村没有电视等,他和他的父亲一年里没有闲的时候,有庙会的地方就有他们的皮影戏表演,哪里遇到了干旱、水灾或者瘟疫,村民们也会请他们过去唱上几天。他能够演上百个剧目,从传统剧目《封神演义》,四大名著等,到为商业公司专门制作的《翡翠传奇》等。

据老人介绍,皮影戏起源于汉朝时的陕西,兴于唐朝的山西、河南一带,盛于清朝的河北。腾冲的皮影戏是清朝道光年间从广东、湖南一带流传过来的。在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它就是村民们的“手工电影”。但现在演出的范围越来越小。从他那里得之,刚才一道演出的有儿媳和孙子。

与老人分手时,我们互相交换了名片。他的名片上不仅有邮箱,还有QQ号。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