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西泠印社副社长、篆刻艺术家童衍方



延续百年印社金石学脉,西泠自06年推出名家篆刻专场,于方寸之间展现无穷生机,让越来越多人认识篆刻艺术之美。近日,在西泠拍卖的春拍预展现场,新华收藏采访到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市篆刻委员会秘书长、著名篆刻家、书法家、收藏家童衍方老师,就篆刻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交流。

新华收藏:

西泠印社是以金石篆刻闻名的百年印社,在印章拍卖这个领域,广大的收藏爱好者还是非常认可西泠拍卖这个品牌的,您能不能简要介绍下西泠在印章拍卖这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童衍方:

从西泠拍卖的角度来说,搞好金石印章拍卖这块实际上是一种义务,所以公司在这方面的关注度自然就比较高,西泠拍卖也借助西泠印社的品牌效应,藏家自然而然非常认可我们的工作,这两者结合起来,就能明白为什么公司在印石拍卖这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全国这么多拍卖公司,特别是北京,这两年它的拍卖市场做得还是不错的的,但是可以客观地说,在金石印章这块我们西泠是走在前面的。

搞好印章拍卖,一是由于我们平时就有着梳理的习惯,要把好的作品留下来之后再分类;还有就是培养藏家,明显这几年藏家越来越多。以硬材为例,硬材原来最大的中心是在福建,因为那里有寿山、昌化鸡血石、青田石、巴林石四大国石,并且以寿山石资源最为丰富,所以说大部分石头都是在福建拍卖,后来我们向他们传播了一种理念,就是“任何的艺术品种如果缺少文化,那就一定不会持久,而且不能够发展”,福建人后来对这个说法很是认可,田黄石在福建有很多,所以以前福建人是基本不来我们这里参与田黄石拍卖的,而到现在他们却成了西泠田黄拍卖的大头。他们逐渐理解到收藏这一块的藏品不仅要关注旧的石头,还要关注石头上的硬面文字,所以现在福建的很多收藏家都不只再局限于在福建寻求好的田黄石,在我们这里他们也是最大的买家。去年我们拍出的高价田黄,基本上都是福建人买的,以前他们对旧田黄不认可,现在他们认识到原来旧田黄是这么的丰富。所以说我们要做好自身的工作,也要扩大我们的影响,同时还要重视互动和交流,这些都是西泠拍卖印章这一块越做越好的基础。

我们自己对印章的把关是比较严格的,每次征集拍品都要对艺术家进行详细的安排、梳理,只有这样做才能长久发展。但是说有规划也是相对的规划,因为我们不能保证一次拍卖会上一定要有多少件吴昌硕的作品或者说一定要有多少件名家作品,这本身是不好把控的,从作品征集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是处于稍显被动的位置,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在被动的情况下能够生发出主动。当然拍卖是一种经营行为,但我们也要从艺术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付出肯定是要付出的,只是有些花费可能不是金钱方面的,可能是用在了交流方面,有些藏家确实是有好的艺术品但是比较惜售,我们就经常与之交流,他就逐渐明白西泠拍卖很规范、讲究品质,于是藏家就很乐意把艺术品交给我们。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树立品牌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能辜负了西泠这一百年名社的称号和荣誉。

作为西泠印社的副社长,同时也是收藏家,我真心想为西泠拍卖做些事情,经营和艺术这两件事情,其实是既可分又可合的,所以不能简单地讲凡事一牵涉到经济,艺术就变味了,我们就是要力争让经营和艺术做最大程度上的融和。

新华收藏:

您不仅是收藏家也是篆刻家,您在篆刻艺术中最大的体悟是什么?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现状又是什么样的?

童衍方:

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没有一个时代像我们当今这个时代一样,篆刻艺术能这么热、从业人员这么多、取材范围这么广,而且有更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所以说现在是篆刻艺术最为蓬勃向上的一个时代,这是一个大的背景。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中国艺术更多地是需要“静”下来,而目前整个社会高速发展,“动”的因素就多了一点,这看似是一对儿矛盾,但在我看来实际上是没什么问题的,整个社会的效率高,你的学习效率也会高,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静下来一个星期,也能在高效的状态下创作出好的作品。活在当下的人们能够有这么好的条件享受现代文明,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篆刻是需要有基础的,不单单是刻的功力,还要在金石、碑拓、书法等领域掌握一种通感,这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年轻人可能会有一些急功近利,我之前的学习过程是有老师带过的,比如说唐云等大师,一个星期会有几次的接触,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这样的机会比较少;我学习的过程中,收藏和创作是结合起来的,我希望年轻人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不一定要买多少,但是你关注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到拍卖行里呆上2、3天,也不用交费,就能看到、学习到很多东西。我是受到了前辈的提点,能够深入文化传承的工作中来,取得现在的一点点成绩,作为其中一分子,我是有义务把自己的所感所悟告诉年青一代的篆刻爱好者。所以为拍卖行做些事情,比如开设讲座、出书,都是我为整个篆刻事业尽的一份力。

现在的年轻人一定是比我们聪明、所受教育程度要高、眼界要宽,所以说如果他们能够更多地去关注传统,一定会有好的人才涌现,因为中国的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喜爱是从骨子里就有的,所以也不必担心篆刻书法艺术的传承,中国的人才从来都不是生硬地培养出来的,更多的还是需要自己去悟、去学习,拔苗助长是不可行的。对于一项艺术来说光是喜欢还不够,更要痴迷,痴迷之后他自己就会往深钻研,这是我们之前比较冷门的拍卖场次,现在还有这么多人来参与,而且很多都是年轻人,所以大可不必担心篆刻艺术出现断层,它的发展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2012西泠春拍“文房清玩·近现代名家篆刻”和“文房清玩·田黄石专场”,进行到7月8日凌晨两点,现场依然有200多位买家和委托席买家同场竞价,气氛热烈。两个专场成交额达8328万,充分说明小门类也可有大作为。去年西泠秋拍首次推出田黄石专场便引起轰动,本次春拍有幸征集到了大量田黄石名品佳石,其中林寿煁作田黄石香山九老薄意摆件,重达317.5克,为田黄中之重器,色呈熟栗黄,质地通灵凝润,为大件田黄中之上品,最终以1035万元成交,2012西泠金石篆刻拍卖以这样的佳绩为本次采访做了精彩的收尾,希望西泠拍卖以及童老师的篆刻事业越来越好。(文/丁婵、刘玮)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