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一男一女二合为一的演述主体

一副架讲求“男中有女,女中有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落实到具体的表演中,我们看到,“三场舞”时男捧女,男的所有的动作、表情和零碎的说口都要配合女的感情和动作,让观众看“包头的”身段功夫;“说口”时女棒男,女的要“勾口”、“棒口”,要引得自然,兜得严实,让观众看“唱丑的”嘴皮子功夫。这种一主一辅相互陪衬的做法,使一副架中的一男一女真正地融合成了一个艺术整体,和谐而浑一,让人觉得很美。

如果换一种做法,要么让女的一个人舞,男的一个人说,要么舞即齐头并进,说即各不相让,那将丧失掉很多的趣味,让人激动不起来,也就很难创造出风趣、幽默、火爆、煽情的艺术氛围。这似乎可以证明,二人转的舞台上,只能有一个演述的主体,即一男一女二合为一的演述主体,半个(一男或一女)和两个(男女时时并重)都不如一个的效果好。

进入“正文”部分,二合为一的演述主体更是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调动起一切可行的艺术手段,相辅相成,人分神不分,跳进跳出,多姿多彩立体化地去完成对特定文本的演述。正文是情节加“篇”的,以唱为主要手段,辅以身段、表情和交流。举涉及人物较多、跳进跳出关系较为复杂的《杨八姐游春》为例,我们看到,不论一副架中的男的或女的,在跳入人物时,除了音乐上、形体上留下“肩膀头”外,其唱词或说口中还必定带上(要跳入的)这一人物的名姓或代称,

艺术是供人欣赏的,通过欣赏艺术获得审美享受是观众(包括批评家)的最基本要求。审美享受一般表现为快乐感和满足感,表现为人的一切精神力量由于对艺术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而处于情感的高潮状态。由审美感受所引起的情绪高涨,往往会使人感觉自己似乎也是艺术作品所描述的事件的参与者,这种“参与”意识又往往会程度不同地影响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能够唤起某种美好的愿望或渴望。

所以,向人们提供审美享受是艺术的无可争辩的社会价值所在。如果“剧院不是做痛苦思考的场所,而是观众娱乐消遣的地方”(门肯《偏见集》),这样的洋断言还有一些道理,那么,“永恒的女性领着我们飞升”(歌德《浮士德》)、“玩笑与幽默会给人带来欢乐“(西赛罗《论演说术》),这两句洋格言就是其注脚。有了“装男扮女”的一副架(二人),再加上亦唱亦说亦舞亦扮亦显亦示绝技的表演(转),二人转可供欣赏的基本条件实际上已经具备。然而,能达到让“闻者快心而睹者忘倦”(明·臧懋循《玉茗堂传奇引》)的理想境界,审美取向上的独树一帜尤为重要。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