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

川剧艺术是我国戏曲宝库中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远,具有巴蜀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认知价值,在中国戏曲史及巴蜀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2006年,川剧艺术名列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川剧尽管几经兴衰,终于连绵不绝,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完美统一,相继与四川方言及群众欣赏趣味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后来川剧中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

作为老百姓所喜爱的、世代传承的民间戏剧,川剧之所以成为我国300多个地方戏曲中的大剧种,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拥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经典剧目和独创的剧目。
从剧目上看,川剧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其中要以高腔川剧表演部分的遗产最为丰富,艺术特色亦最显著,传统剧目有“五袍”、“四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也有一些在川剧中得到了保留。1949年后,川剧界经过整理、挖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川剧剧目,如《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

此外,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剧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细腻,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所喜爱。有的川剧演员还创造了不少绝技,如托举、开慧眼、变脸、钻火圈、藏刀、打粉火等,善于利用绝技创造人物性格,令人叹为观止。

据市川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各种声腔流行地区和艺人师承关系,在长时期的传演中,川剧形成了以演出胡琴腔为主的川西派、以演出高腔戏为主的资阳河派、以演出弹戏为主的川北河派和以演出多种声腔为特色的下川东派四大流派。

作为下川东派的中心,重庆地区的川剧素以演出剧目丰富,表演艺术精湛,风格流派纷呈著称,成为了川剧演出活动的一处重要根据地。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