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的“昆剧观”

1986年9月,应文化部邀请,由京昆大师俞振飞亲自带队,率领上海昆剧团晋京汇报演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得到了极大的好评。9月29日,时任文化部长的王蒙,在文化部二楼会议室接见了俞振飞一行。

王蒙对上昆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昆剧的文采比戏曲文学性强。”不愧是作家出身,一开口就将戏曲的文学性放在首位,“你们知道我是搞文学的,特别看重剧本的文学性。因为整个来说,戏曲唱词的文学性都不过关!包括一些著名的京剧剧目中,‘水词’特别多,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对于上昆的演出,王蒙不吝啬自己的赞词:“昨天看了你们的演出,我总的印象就是,雍容优美、生动活泼。你们确实演出了昆剧高雅的、大方的作风。”“你们的演出比较大气,又不温。能做到生动活泼是和你们在表演上吸收了很多新东西有关。”什么新东西,情感!“比起过去的戏曲演员,你们更多地注意体验这个情感,所以看来比较活泼。而且你们身段那么好、武功那么好,整个演出确实是个优美的享受。”身穿黑白相间线条西装、内衬碎花衬衣的王蒙,显得很精神,讲得很自信。“从服装、动作、感觉,没有一些粗俗、庸俗、低级趣味的东西。”

针对剧团提出的遇到的一些困难,王蒙语出惊人:“看完以后我有一个感觉,我坚信昆剧是能够振兴的,昆剧是不会衰落的,危机是一定能渡过的。”他的表态引来了举座关注,“昆剧不会遇到危机,因为我们不能要求昆剧像流行歌曲一样,它的服务对象不一样。因此我们不要和通俗歌星攀比,不要和外国惊险故事片攀比,甚至也不要和一些滑稽笑星攀比。我们想一想,我们十多亿人口里面,只要是一万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喜欢昆剧,我们起码就有十万观众,这十万观众也够我们服务一阵子的了。这就是林某某所称的‘够用论’。”王蒙不失时机地幽了一默。

“昆剧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这是王蒙明确地阐述了自己对昆剧振兴的第一条意见,“也许我的观点趋于保守,但我必须坚持,昆剧就是要保持这个高雅、正宗,要让昆剧成为新的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国家最好的艺术品种之一;而我们的艺术家,就要成为这个艺术的代表人物。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王蒙对大家说,北京的不少老先生特别喜欢昆曲,包括俞平伯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海有个文化联谊社,每逢星期天,俞平伯以及其他几个“老头儿”都要去聚会唱曲;还有白云生先生,王蒙看他演昆曲《牡丹亭》时,很多人就坐不住,待演到柳梦梅“拾画叫画”时,观众就开始“抽签”(离场),白先生还是照演。“我们也得有这个精神。”王蒙认为这是昆剧从业人员要有思想准备的,同时,“昆剧艺术本身也要有一点探索,”这是王蒙的第二条意见,“经过一番改良的戏,也可以有。历史上戏曲艺术上的改良,有时候人们是带着嘲笑口吻的,甚至于北京有些比较保守的会把这斥之为‘海派’,那意思就是不正宗。实际上这种‘改良’还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改良的幅度有大有小,要注意各种不同的情况。”

王蒙强调形式上要百花齐放,风格上要各种各样。他说,现在喊几天“戏曲危机”也有好处,这是一个刺激,“刺激”大家一起来渡过“危机”。

临了,王蒙也不失时机地说,今天大家来了,也请大家欣赏一下,咱会议室的墙灰都掉下来了,我们文化部也是一个穷部。但总是要请大家来坐一坐,表示对俞老的敬意,对大家的慰问。

27年过去了,昆剧的现状,还正如王蒙所说,已经比过去有好转,它的标志就是:以谷好好、黎安、沈昳丽、倪弘为代表的中生代演员群已经形成;其次,到剧场看戏的观众,越来越多的是黑头发的人。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