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颇具民族特色的化妆法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它起源于生活,由于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的,同时也是生活的一个概括。

  中国京剧中的脸谱据说源自于一个历史故事:北齐(公元550—577)兰陵王高长恭勇武过人,但容貌清秀,自以为不足以威慑敌人,遂带木雕面具出战,时常取胜。一次与周师战于洛阳金墉城下,以少击众,大胜敌军。齐人慕其勇冠三军,便模仿他的动作,编成舞蹈,配以歌曲,称为《兰陵王入阵曲》。唐代发展成歌舞戏,称之为大面。演戏时,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头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乐府杂录》)载歌载舞,作种种指挥、击刺的姿态。这个戏塑造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后世的戏曲脸谱,均受到了它的影响。

  脸谱的分类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整脸:以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为辅,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二、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

  三、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 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

  四、六分脸:也称“老脸”,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

  五、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

  六、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七、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八、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色彩只有红白两种,形式近似“ 整脸 ”与“ 三块瓦脸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神态。

  九、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分“ 普通元宝脸 ”、“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三种。

  十、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

  十一、神仙脸:由“整脸”“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十二、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

  十三、小妖脸:又名“随意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小妖等角色。

  十四、英雄脸: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一直以来,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以及身份地位等,以实现丰富舞台色彩和美化舞台的效果,已逐步成为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而目前,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包装、各种瓷器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同时也说明了脸谱艺术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