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难舍潮剧情——记揭阳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林柔佳

此生难舍潮剧情——记揭阳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林柔佳

林柔佳因从小酷爱潮剧而踏上他所向往的艺术舞台,一晃30年过去,他已是潮剧舞台上的明星,又是领导岗位上的主角。

痴 迷

1963年林柔佳出生于揭东县锡西村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生性活泼,极其钟情潮剧,从收音机里他学会潮剧《沙家浜》、《红灯记》等剧目的唱段和对白。那时,村祠堂里业余剧团经常组织排戏,林柔佳利用课余时间“偷师”学了简单舞台动作和几段潮曲,13岁便加入村业余剧团,开始在舞台“露脸”。

1979年秋,林柔佳随村剧团到潮阳金玉演出,由于天气转凉,他向剧团请假回家取御寒衣被。在揭阳渡口,他看到一张关于县潮剧艺术培训班的招生启事,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前往报考,未想一考即中,这令林柔佳兴奋不已,村里许多人非常羡慕,都说“佳弟”有个“铁饭碗”了。但当林柔佳来到培训班才知道,事实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每天艰苦的训练让他腿酸腰痛,就是冬天也常常因练功而汗流浃背,有时候简直招架不住,但追求潮剧艺术的信念没有动摇,三年的专业学习,使他奠定了唱、念、做、打的演艺基础。

历 练

1982年林柔佳毕业来到揭阳县潮剧团当演员,其时正值变声年龄,音色没了年少时的爽脆明亮,他清楚演员变声倒嗓的后果,心内产生了困惑和压力。他主动寻求办法,每天早上五点多,他跟随教声乐的许群坚老师来到田垄旷野苦练发声技巧,几经费心,克服了这个“危险”,还突破了不少人在声乐中没能做到的“咽音”唱法——“咽音中的咽音”。他的独特唱腔风格,曾得到上海声乐教授吴昆等专家的高度评价。

“声”是演员的资本,但光靠“声”好还不行,林柔佳信奉“欲善事先利器”的道理。为了提升表演水平,他萌发了向名家拜师,继续深造的念头。“我崇拜老一辈艺术家,像潮剧院一专多能,既演小生,又演老生与丑角的郑蔡岳老师。上世纪80年代的交通不像现在这么便捷,况且演出任务又多,但我还是找机会前往汕头造访郑蔡岳老师。”

老师的倾囊相教,使林柔佳在艺术与戏德上得到启发与裨益,加上多年反复揣摩和实践,他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在《父子三登科》、《洞庭青天》、《打金枝》、《潇湘秋雨》等50多部戏中,以扮相英俊潇洒,做工稳重大方、自然朴实,和那浑厚有力、深远刚劲的老生唱腔,赢得海内外戏迷的赞誉。更可喜的是,1989年他主演的《丁日昌》荣获广东省庆祝建国四十周年优秀作品奖,1990年赴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演出,荣获优秀奖,并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录制成VCD出版发行;1995年他主演的《千秋家国恨》获95广东国际艺术节表演二等奖;2006年凭《痛说革命家史》获揭阳市第十届文化节金奖;2008年他主演的《还官记》获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表演二等奖;2009年被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授予表演一等奖;2010年获得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这一本本获奖的证书,是他从艺30年最好的褒奖。

坚 守
在舞台,林柔佳是一个倾情入戏,以戏感人的好演员,在工作上也是一个积极、严谨、认真的好“角色”。2005年他担任市潮剧团团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进行了一番精心的调研,决定改变原有吃“大锅饭”的经营方式,用新的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树起剧团新形象,并以“走出去”的战略,拓展新的演出市场。方案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他的带动下,全团上下戮力同心,在提高演艺的同时,推陈出新,积极打造新的作品与精品,如《还官记》、《沉浮记》等多部有影响力的大戏,在中国艺术节、广东省艺术节上好评如潮。

林柔佳是广东省首批“非遗”潮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去年7月,根据省对我市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原市潮剧团改制为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剧团人员划转入该中心开展工作,林柔佳担任中心主任。他对潮剧文化的前景充满信心:“艺术人生有三种不同态度,即是为生存、为名利、为事业。本人愿以‘为事业 ’的态度对待艺术,推崇备至,为潮剧文化艺术的创作、研究、保护、传承和展演,不懈努力。”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