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清芬自许-----忆敏腔传人杨凤兰

1983年在西关剧场(现无存)有一个秦腔演唱会,会是旧戏被封葙廾年刚解禁后西安秦腔名家(包括杨天易、张新华、陈妙华在内)自发组织的,观众也是久被困顿戏迷知音。十年离乱后,老大一相逢.台上台下的那个热烈可想.主持人是西装革履,金丝眼镜,光头,秦腔丑圣闫振俗先生.剧场的高潮一波一波。

主持人冠以敏腔传人报下一位--杨凤兰时,台下响起掌声;后以稍显凝重的声气说明杨因喉病手术的情况,看出他对这位晚辈疼爱...台下又是掌声。

我虽也戏迷.但因多年在外地,对60年后的秦腔午台不了了.杨的名子,是笫一次听到.敏腔,哪个秦腔旦角没师承李正敏?嗓子手术,还能唱?看着瞧吧。

"老爹爹-没要-那样讲------"一句三击掌托音下来,剧场简直开锅了...接着我乜细细听下去,她的每一个字每腔每韵都珠圆玉润进入我的耳朵.她用女声唱出的敏腔应是最成功的一例。

随后不久又在西大街实验剧场(今无存)看了她和任哲中的《夜逃》一折: 剧本是袁多寿新改的,更加凝练切贴;戏中两个劫后余生的人,惊魂方定,多日积压在心中悲忿才得倾吐.应当说,任,杨在唱腔风格上一火一柔。唱这一段二重唱反差太大,但凭他们艺术的把握功力竟谐调得如此完好,好像这折戏本耒就得这样唱才对,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场戏琴师是杨满元,是任的老搭当;景是灰暗的天空,昏黄月下一座孤坟,于是台上便成为一部交响音诗音画,是我多年没能忘记的绝版。
杨虽然嗓子病伤,又像是因祸得福.另劈蹊径,高音回避秦腔的明锐激扬(这也是外人常诟秦腔所谓尖剌)。丰富中音;唱腔旋律上持守敏腔的朴实无华,以声情感人,形成一种幽婉雅丽的唱腔风格,有点程派味(是否?)...让人警异的是她声音穿透力一点没变,依然地道的秦腔----这或是她有群老戏迷的原由。

她的年代,好像她受到的追捧不像现在的名星那样火;挨过伐曲禁闭时岁月为时不多,她又过早的离去.彩云易散琉璃脆,本来可以让更多观众认识姓她可为秦腔做更多的事情。

她生命的光华如兰生幽谷,清芬自许,给戏迷留下沉沉的倜怅。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