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浦东人的娘家戏

上海的沪剧,从田头山歌到滩簧、到申曲、直至现代沪剧,历经300多年的积累,演变成为上海一个特有的地方剧种。其分为东乡调和西乡调两大流派。其中,以浓郁、醇厚的浦东方言演唱的东乡调,即发源于浦东地区,它与浦西地区绵软、甜糯的西乡调,在语言语音上有着显著的差别。浦东的沪剧主要盛行于浦东川沙和南汇地区。

南汇各地如横沔、祝桥、新场、航头、下沙、大团等镇,都建立了业余沪剧团(队、组),沪剧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曾向上海沪剧院输送了沪剧明星徐俊,为长宁沪剧团输送了沪剧新秀方佩华。南汇的专业、业余团体也创作了誉满沪上的《喜旺嫂子》、《十字路口》、《千家万户》、《赶不走的媳妇》、《今年出怪》、《年关》等精品剧(节)目。

川沙地区的沪剧以戏曲形式展示川沙的文化特点,保持川沙独特的语言特征和文化记忆,讲究板眼正确、字正腔圆。川沙沪剧演唱曾蝉联上海沪剧擂台赛“四连冠”。跨入新世纪以后,川沙的沪剧沙龙、沪剧大家唱活动蓬勃开展,除了专业的川沙沪剧团外,相继成立了一大批民间自发组织的沪剧演出团队。其中有界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界龙沪剧演出队;有民营企业投资成立的上海秀珍沪剧团;有沪剧爱好者成立的上海七星沪剧团。在川沙个人举办沪剧演唱会、沪剧演唱专场层出不穷,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