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瑞杰:吕剧创始人时殿元的曾外孙数十年如一日

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大杜社区是国家级“非遗”、全国八大地方剧种之一――吕剧的发源地。杜瑞杰于1950年出生于大杜村吕剧世家,是吕剧创始人时殿元的曾外孙,吕剧第五代传人,省级非遗传承人。他8岁开始学艺,16岁登台表演,曾经扮演过30多个角色,唱红了方圆百里的大街小巷。50多年来,他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吕剧艺术。

吕剧发源地群众对艺术的热忱是与生俱来的。1983年,杜瑞杰便组织村民成立了东营市第一个吕剧庄户剧团――牛庄镇庄户剧团。“那时候,我们自己出钱买服装和道具,给乡亲们演出。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的热情依然很高。”杜瑞杰说。

从大街小巷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到村庄大集,只要有观众的地方,就会有他们的舞台。剧团还被邀请到周围县、区巡回演出,每年大约都会演出近百场次,当然多是义演。期间,他还发明了一种可以同时演奏钹、锣、鼓板等7种乐器的“七音箱”,既节省了人力、又节省了开支。

作为农民,杜瑞杰对吕剧的痴迷曾被妻子张大岚视为“不务正业”。为此,妻子将跟随他多年的坠琴摔坏。最终,妻子被他的执着追求感动了,还主动承担起了为剧团做戏服的工作。2006年3月,他的庄户剧团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全省‘十佳庄户剧团’”称号。

杜瑞杰家里有一间专属于他的“工作室”。里面都是“宝贝”,其中一个书橱特别醒目,里面摆满了手工装订的新旧剧本。《让房》、《老两口逛新城》、《知荣明耻谱新篇》、《乡村吹来和谐风》、《四个大嫂进学堂》……近百本剧本,都是由一双布满老茧的农民的手写成的。

“吕剧归根到底是一门群众艺术,她的根就在百姓生活中。”杜瑞杰说,“吕剧要想发展下去,不能只啃祖宗的老本儿,必须要与时俱进。”他带领剧团先后创作了200多部新编吕剧,用方言土语讲百姓故事,表演自然逗趣却富含教育意义,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多部作品在省、市获奖,其中,《卖蟹记》获山东省庄户剧团调演二等奖。

早在2006年,杜瑞杰在东营市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提交了“关于实施‘吕剧进课堂’工程”的议案,率先提出了“吕剧应该从娃娃抓起”。自此,“吕剧进课堂”在东营市中小学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杜瑞杰也多了一个头衔――大杜小学“吕剧进课堂”辅导员。

唱、念、手、眼、身、法、步……他手把手地传授学生吕剧知识。他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为孩子们“开小灶”,免费举办“暑期吕剧培训班”。如今,他的学生已在省、市大赛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吕剧“明星”。学生时凯月和杜书倩先后被山东省电影学校录取。

数十年如一日,杜瑞杰已经养成了习惯。一天不哼哼嗓子就痒痒,一天不摸坠琴手就不知往哪放。如今,他已经63岁。春节期间,他刚刚组织举办了“大杜村第十届吕剧春晚”,还带着村里的秧歌队到区里表演,并在全镇秧歌比赛上拿了第一……

“这辈子,我就是为吕剧活着的,活一天我就唱一天,”怀着这样的虔诚,杜瑞杰依然每天穿梭在“工作室”、舞台和学校之间,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着一位农村艺人的艺术人生。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