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沪剧团创排《红叶魂》《红梅颂》《挑山女人》三台口碑大戏

《红叶魂》中一生为正义的纪检干部王瑛,《红梅颂》里为信仰献身的江姐,《挑山女人》的那个集所有苦难于一身的王美英……2009年以来,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连续推出的“女性三部曲”,真正演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更奠定了一个区级剧团在市场上的位置。

眼前的华雯,笑容明媚,妆容精致,和她演绎的剧中那些悲情人物截然不同。“我特地去做了双色美甲,就是为了一洗 《挑山女人》的沉重。”华雯笑着说,“但这些年接演的几部戏,都是因为我在其中找到了人生的共通点。每一场演出,都包含了我对生命的全部体会。”

下基层获取创作灵感

2008年,华雯再次回归宝山沪剧团。第二年,宝山文广局党委书记曹正兴向华雯推荐了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的长篇报道。华雯开始蛮不情愿:“这年头还有谁要看英雄传记!”

当年4月,曹正兴还是让华雯和一批主创人员到四川“下基层”。看到王瑛精心布置的家,看到她衣柜中排列的好看衣服,原本那个刻板的纪检干部形象在华雯脑海中淡化了。“据说,王瑛的胆子很小,开会时看到老鼠,会跳到凳子上大哭起来……”

到了排练场上,华雯坚持要保留了王瑛的“怕”,“这才能体现出她在工作中的勇敢是多么可贵”。

现代视角解读经典故事

2011年,宝山沪剧团再接再厉,推出讲述女共产党员江姐的沪剧 《红梅颂》。15年前,沪剧曾有一版改编自同名歌剧的《江姐》,但华雯仔细通读了好几遍剧本,提出了否定意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江姐是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革命先烈,但几十年前的创作文本,与这个时代已产生隔阂。”华雯说,“她也是一个女人,失去了丈夫,世上还有个孩子,她怎么会不留恋这个世界?”

“今天的人对江姐思考最多的问题,莫过于是什么让她能舍弃生命。”华雯说,“干喊口号对敌人并没有用,有理不在声高。要是讲的台词连对戏的演员都不信,观众又怎么会信服呢?”

全新视角解读经典,《红梅颂》不仅吸引了一大批观众从遥远的郊县赶来看戏,更让观看该剧的年轻人也十分认可。

朴素真情是最宝贵题材

去年,宝山沪剧团再次全员出动,赶赴齐云山采访“挑山女人”汪美红。跟着爬了一趟山,华雯几乎都感觉不到自己的腿。“那时候我脑子里就隐约有了两个必要的元素,挑山女人的担子,还有漫长的台阶。”去年下半年,《挑山女人》上演,迅速在沪剧圈打响名声,更造就了数十场“台上台下同流泪”的景观。

如果说《红叶魂》让华雯尝到了下基层的甜头,那么《挑山女人》则让华雯找到了戏剧之根。“走进现实生活,才知道为什么有些舞台作品会失败,因为观众眼中容不得一丁点造作虚假的沙子。”华雯说,“生活中永远有最鲜活的题材。闭门造车,作品是没有灵魂的。”

演过英模,演过先烈,华雯这次挑选的“挑山女人”似乎有些平凡。立项时,有专家反对,认为这个简单的故事做不成一台大戏。“剧中王美英的经历是简单,独自挑山17年,将孩子送进大学。”华雯说,“但在如此艰难的生活下,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承受着生命的苦难,这种朴素,自然有一种张力。”果不其然,全剧并没有一波三折的剧情,却让许多观众泣不成声。

创作之初,华雯也未料到《挑山女人》会像今天这样红,但正因为红了,她才更加确定自己坚持的艺术道路是正确的。“文艺是情感的形式,创作就是运用文艺的形式来表达、传递并记录时代和民众的情感。”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