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回故乡”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公益

5月27日,昆山亭林公园古戏台笛声悠悠,雅韵绵绵,由昆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江苏省昆剧院“昆曲回故乡”第90场演出正在这里上演。从3月11日到6月4日,昆剧艺术家为昆山的学校、台企、社区整整送来百场演出,其中,全市70所中小学全覆盖。

昆山作家杨守松说,“昆曲回故乡”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公益,功德无量。省昆剧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李鸿良告诉记者,这项活动由昆山市财政全额买单,绝对“大手笔”,“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向世人展示着经济腾飞的形象,现在,是展示自己文化形象的时候了。作为百戏之祖、世界非遗,昆曲是昆山最大的宝贝。”

很多年来,锡剧越剧不时萦绕耳边,却偏偏很难欣赏到经典昆曲,这成了昆曲发源地民众的一大憾事。为此,近几年来,昆山建立了“昆曲博物馆”,周庄、千灯等古镇建造了古戏台,周庄的“天天演”活动已经坚持了12年之久;市里成立了昆曲研究机构,承办了“中国昆剧节”开幕式,还先后在小学办起4个小昆班……

此次“昆曲回故乡”,演员们惊讶地发现,观众绝大多数谈起昆曲很是自豪,却又从没看过现场演出,这样的现状让他们觉得应该演、必须演。省昆一行16人“回故乡”,吃住行全都是自己操心,一般上午下午都要演出,辛苦得像“跑码头”。“我们真是带着一种使命感来送戏,昆曲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上毁掉。”演员赵荣家感慨道。

对现场效果,演员们有充分信心。秀峰中学初一语文老师殷妹娟是昆山本地人,除了知道昆曲发源于昆山,其他并无了解,“第一次现场看昆曲表演,我和学生一样感到新鲜、震撼,真是非常直观的传统文化学习。”初一(9)班的夏文飒,最喜欢曹志威大哥哥在《醉打山门》中扮演的鲁智深:“单腿站立模仿十八罗汉,绝了,很炫!”

昆山中学音乐老师邓解芳回忆道,2005年、2006年,在省委宣传部支持下,省昆也有过两年的“昆曲回故乡”,自己就是那次活动培养出的忠实观众。当时,邓老师还设计了教学,先对学生进行昆曲常识普及。等到演出进学校,学生们从头High到结束,大呼过瘾。“有时候碰到那批学生,他们还会说:老师,再给我们唱段‘姹紫嫣红’。”

观众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本次100场演出,总计有四五万观众。带队演出的著名演员钱振荣说,这是个实在的数字,当中即便百分之一的人喜欢昆曲,就是了不起的收获。新近落成的昆山文化艺术中心使昆山有了高标准演出场地,现在每月一场经典昆曲演出,由省昆担纲。“昆曲回故乡”进过一些学校后,便开始有学校主动来找钱振荣联系票务。

来自民间最大的盼望是,昆山有自己的昆剧团,这才能让昆曲真正回到故乡。昆山传统文化研究室主任陈益说,昆山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有财力也有能力办一个昆剧团,为此,本地昆曲研究人员已提交了相关建议。昆曲研究室主任杨瑞庆、副主任王晓阳认为,成立昆剧团,昆山已经迎来了黄金时期,一是各界人士呼声很高,二是昆山送往各地的艺术类学生最近一两年毕业的不少,目前的小昆班也在培养储备人才。

李鸿良则提供了另外一个开放性思路。他认为,昆山不一定走传统剧团的体制化老路,只需要投入经费引进领头人、构建高水准营运班底,演员则“为我所用,不求所有”,用项目邀约全国名角。“昆山有能力建成人才、研究、培训三合一的高地,这样,昆曲才真正回到了故乡”。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