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音袅袅的环境中长大

青石板路上氤氲着朦胧的水汽,白墙黑瓦渲染着一种中国画般的宁静淡雅,置身其中,如诗如画。这是青岚绿水,烟柳画桥,才子佳人具备的江南。孕育了韵味深长,细腻委婉的越剧。戏曲的阴柔和刚美在记忆的戏台上,荡然响起,咿咿呀呀的哝哝细语传达着越剧的精髓。

鲁迅先生曾在《社戏》中谈到,中国戏是大鼓,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是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地看来,也自有他的风致。但当听一曲戏台上的越剧,无论是柔情似水的剧情,还是戏子委婉的绵音都让看客怦然心动,萦绕在心怀。

家乡的老人家很喜欢看越剧,不免从小就受到了越剧的熏陶,从简单通俗又带着欢快性质的《小九妹》到缠绵爱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再到是《碧玉簪》,《钗头凤》等等,一曲曲耳熟能详的戏曲,一段段缠绵悱恻柔情似水的情感故事都是儿时的回忆,而今,耳畔已不曾响起那熟知越音。

虽然那是年幼还不明白戏曲里的情情爱爱,但是戏子唱的吴侬软语,淡雅而又高贵的妆容,袅袅娜娜的莲步,风姿绰约的舞姿都沁人肺腑,我深深地沉浸在了剧情中,清丽的乐曲打破了小农村里的静谧,一曲曲荡气回肠,扣人心弦。台下观众密密麻麻,是知音是行家是戏者,亦或是路过者,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戏子与看客共同演绎着越剧的精髓。

诚然,现在不是这样。越音已经不在大街小巷吟唱,没有戏子佳人,更没有知音看客。

少年耳畔充斥的是所谓的流行歌曲,震耳欲聋的摇滚,激情澎湃的R&B和节奏十足的POP等,这些乐曲形式现在都走在时代的前沿。试问,现在还有谁的童年是在绵绵越剧声中成长,真可谓是少之又少了。也许,只有我们外婆或者奶奶辈的人还在一直热衷于越剧电视节目,还会去欣赏那婉转动听的戏曲,留恋在越剧节目里的是她们的童年,更是她们的年代。因此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世界,只要戏子在那个舞台上孤独献唱,“上台演的是才子佳人,台下看的却是在苍苍白发”,这样的窘境让越音减弱。

随着大众传媒如火如荼地发展,多数人愿意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泡在电影院、剧院或者花更多钱去看歌星的激情澎湃的演唱会,而又有多少人会花时间精力去欣赏越剧的演出,也能想象座无虚席的情况应该是很少见的。

或许吧,自己还是幸运的,能够在越音袅袅的环境中长大,对戏台和戏子也不会陌生,虽然算不上知音,但是我知道那咿咿呀呀的曲子是国粹,是乐曲中的灵魂。

梨园百舸争流,越剧一朵奇葩,如一杯百年佳酿,只一杯,已酩酊,就让她沉浸在那戏台上,留一曲物哀。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