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营中心小学的学生百分百都会唱评剧

三年前,刘全从延庆县城的十一学校调到北京最西北的姚家营中心小学担任校长。面对这样一所学生多来自北京、河北交界处的农村家庭,被不同地域文化风俗熏陶的学校,他提出将戍边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将评剧引入校本课程,让学生们在多彩课程中获得自信、享受成长。

戍边教育激活校园文化

姚家营中心小学距离北京市96公里,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乡村小学,它地处延庆县城西北部与河北省交界处,生源覆盖张山营镇的8个村庄。3年前,刘全从工作了十余年的延庆县十一学校调到姚家营中心小学。初来乍到,他便深刻感受到城里学校与农村校的差距:县城学校教学环境优越、学生见识广,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艺术熏陶;而姚家营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校,学生家长都是农民,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学校开设课程单一,孩子们的发展受到局限。

“如何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生活得更多彩一点”,这成为刘全上任伊始为自己设定的首个目标。他认为,想撬动薄弱校发展就得从特色上做文章,他带领教师们挖掘学校特色,戍边文化成为大家共识。张山营镇素有首都西北大门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关系着首都的安全,每到重大节日、重要会议、重点赛事,所有进京车辆、进京人员必须在张山营检查站接受公安机关的严格检查,确定无安全隐患方可通过。“边界”这个词对这里的学生们来说有深刻的认识。

独特的地域文化也让这所学校的生源构成呈现多元化特点。这里的大多数孩子家长由北京与河北两省市的人员组成,他们从小接受的是两个地域不同文化、风俗和习惯的教育,每到学校召开家长会之际,操着浓厚河北口音的学生家长充斥着整个校园。

评剧唱响戍边文化

将戍边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后,刘全又开始思考如何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两年前,中国评剧院青年演员于海泉带着评剧节目来校表演,孩子们当时就被评剧那富于变化的唱腔所吸引,表现出特别强烈的兴趣。

刘全发现,姚家营小学的学生对戏曲有着特别的天赋。由于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北京西北地区与河北东北地区的联姻普遍存在,致使很多家庭存在“京冀联姻”的现状,来自河北的女子大多具有河北梆子的良好戏曲功底,是学生们学好评剧的良好基础。

依据这种状况,该校将活跃在京津冀一带流行的评剧定为学校的艺术特色,希望通过开展评剧的包容教育,把小学音乐教育与戏曲艺术相结合,进而形成校本教材和多彩课程。

引入名角进校带徒

仅仅是接触和学习评剧还不够,刘全认为“搞艺术特色教育,一定要坚持高标准”。这里的孩子们虽生活在偏僻的山区农村,但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从一开始就要在专业大家的指导下学习,而不是从周边地区请民间艺人来指导。

于是,在当地镇政府和县教委的支持下,“京西北姚家营小学戍边评剧团”在该校成立,聘请了中国评剧院郑岚、于海泉两位评剧名角每周一次来这所偏远农村小学任教。两位老师平时演出十分繁忙,但还是抽出时间坚持为学校授课,他们说,是刘全校长的真诚打动了自己。面对山区孩子对艺术的孜孜追求,他们没有理由拒绝。在两位评剧名角的帮助下,学校教师还将小学音乐教育与戏曲艺术相结合,正式出版了校本教材《评剧入门》。

如今,姚家营中心小学的学生百分百都会唱评剧,了解评剧的历史,更有40多名学生跟随两位评剧名角开展更为深入的专业学习。正在上四年级的姚羽飞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不久前,她参加了北京市艺术职业学院的专业考试,老师评价她的专业成绩已达到了初中三年级艺校学生的水平。

刘全说,在艺术的熏陶中,孩子们变得更自信了,学习也更认真了。近三年的延庆县学科监测显示,该校教学成绩逐年攀升,现已达到全县中等水平以上。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