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简牍介绍

作者:汤大民
东汉简牍亦隶亦楷亦行亦草,充满前卫意态

东汉历史建国于公元25年,在前期几十年间,书法成就如西汉一样,主要体现在简牍文字方面。西汉简牍所写隶体,呈两种趋势,即一方面为了简捷,常常损隶之规矩,存字的梗概,加重最后一笔,向章草演变;另一方面为了庄重,加上蚕头燕尾和波磔的装饰,结体趋于方正,姿致具备俯仰向背,开始向八分过渡。同时,楷、行、今草也已萌发。到了东汉前期,简牍隶书虽为主流,但已突破规范,而亦隶、亦楷、亦行、亦草,也可说是非隶、非楷、非行、非草了。上述《武威汉简》中,有一部分是东汉医家的手迹,共92件,被称为《武威汉代医简》,其书体是草化隶书,近于章草。20世纪30年代出土的1万余枚《居延汉简》,主要也是东汉前期的遗物。其中和帝永元(89—104)年间的兵物簿简,为迄今所见汉代简牍中最完整的一册帐簿,书体竟是行草书,书风简捷恣肆,活泼飘逸,而又朴实浑成,自然拙稚,前所未见。历次出土的《敦煌书简》中,也有东汉墨迹,其中许多用笔和结体充满行;草、楷意味,少数字已完全楷化(附图左为东汉《敦煌书简》,右为居延汉简《永元兵物簿》)。

在东汉简牍中,书法八分书未得到充分发展。这可能是因为实用性的、宽不过数分、长不过尺的简片很难为八分的开张体势提供伸展的空间。八分书是适应汉代开放精神的需求而产生的书体,它的旺盛生命力需要更广阔的天地,于是,碑碣石刻成了理想的载体。

《开通褒斜道石刻》鬼斧神工,宣布碑碣时代到来

东汉前期百年左右,是对书法隶书碑刻艺术进行探索的时期。其主要形态为砖石墓葬中石刻画像所附刻的题记、筑墓石工的勒名以及民间石刻契约等,但迄今出土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于西汉时期。王莽新朝天凤三年(公
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转载时请注明:来自 /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