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二人转背后的故事

“那天晚上,北京下着雪,演完最后一场,老板建议我们找别的地方。小雪拖着行礼箱往车站走,我们两个人走了很远。后来她哭了,雪花飘在我们身上,周围都是汽车,感觉城市很大,我们两个却很小很小。”

——二人转演员 小辉

“打竹板,竹板响我把村里的事情讲一讲,村里穷不用讲,村里的干部真能想,卖土地卖山场,一组的村民山场遭了秧……”一位绰号叫“老艺人”的14岁少年打着竹板,周围几个伙伴围在身边笑着听他的说唱。

辽宁铁岭地区开原市,通往沈阳高速的公路旁,有一家二人转学校。每天下午四点,许多已经学习了一年两年的孩子,站在夕阳里打着快板,嘴里念念有词的说着自己编的段子,公路旁乡村路口几个孩子转着手里的手绢,此情此景总能引起过路人的好奇。

学校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名学生。校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张校长唐军和赵本山的合影照。在办公室电脑前,56岁的唐军点燃了一支烟回忆起少年时期和赵本山同乡的种种往事。

校长唐军语录

关于赵本山:“这个学校开始创办的时候,本山大哥给予了很大支持,我们两个从小,在一个屯长大,一起从事二人转这个行业。”唐军看了看墙上的照片,说道。“赵本山,在二人转艺术的造诣上就像是一棵大树,他改变了和过去二人转演艺的一种方式,增加了许多元素,由新的代替那些老的,去进行创新。通过本山这棵大树,东北二人转发展这么多年来,和其他的戏曲相比,不但没有没落,喜爱的人反而越来越多。”

关于戏曲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文化也是需要随之改变的。如果满足不了人们的喜好,那必然没有生存空间,只能同其他一些戏曲一样没落,最终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一种古董式的艺术形式,甚至因找不到接班人而消亡。但在东北地区甚至全国的许多城市乡村,都会出现二人转的影子。随着二人转舞台在中国形式多样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二人转演出都倾向与现代歌舞、杂技、魔术及笑话等形式相结合。这也是二人转作为几百年流传至今的民间戏曲形式非但没有没落,反而更加流行的原因。”

关于二人转演员:“真正能进剧场的二人转演员已经基本算是成功了。在舞台上表演,面对台下几百甚至几千个观众,观众的回应是对二人转演员技艺认可的标准。站在台上,三十分钟,表演完了,观众却一点反应没有,那还怎么演?所以这些各种各样的形式必须掌握的熟练得不能再熟练。比如说有些笑话,如果你说完。观众没有反应觉得不好笑,那就应立即换别的表演形式,例如翻跟头或者唱歌来取悦观众。不断变化,才能赢得观众的掌声。大部分二人转演员他们会在生活中不断摸索,什么有意思,就琢磨怎么加入表演里。表演多样化,观众才不会觉得腻。二人转是一门民间艺术,面对的是大众来表演,不像歌剧那些,那可能是比较高雅的,针对的人群也比较小众或者说不适合中国人的喜好。”

开原大戏院

开原大戏院坐落在铁岭开原市中心,可容纳上百人,平时以二人转表演为主兼做电影院。二人转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大戏院的门票,更拉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行业的发展。开原大戏院的前身是开原市工人文化宫,1998年,由于市场不景气,经营不得法,文化宫濒临倒闭。2006年,文化宫重组改制,变身为民营的开原大戏院有限责任公司。开原大戏院和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晚上十点,开原大戏院门口停满了私家车和出租车,等待接送观看完二人转表演回家的观众,这也是这个三线城市在夜晚最热闹的区域之一。每天晚上从七点开始这里便陆续挤满了来购票观看二人转演出的市民。二人转的表演,从晚上八点开始持续到十点。分五场,从一到五的五对儿演员依精彩程度递增。压轴的第五场表演通常是来自辽宁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员,基本隔几天就会从沈阳本山传媒基地往这里输送出师的演员,他们的表演最夺观众眼球。就算是工资最少的第一场演员,在开原这座三线城市里的报酬也能达到每月九千元以上。这些大剧场的演员现在可以衣食无忧地在自己想定居的城市购房购车了。

下午5点,辽宁开原市,落日的余晖照亮晚霞,两只红手绢在通往沈阳高速公路旁的乡间飞舞。这里有一家二人转学校,每年都会招收上百名学生。不同于一些传统戏曲的小众化或没落的趋势,二人转近年的发展越来越多样,但二人转演员台前风光、幽默的背后,满满的都是隐忍。

来学二人转的孩子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厌倦学习,或是家里有着表演二人转的传统,促使这些孩子走出家们,寻找师父。这四个孩子最小的只有12岁,都来自辽宁的各个农村。随着二人转在中国的兴起,许多地方开办二人转学校,招生的学员从最小的只有几岁到最大的二十五六岁。

这些在学校的孩子每天要从早到晚的训练。早晨五点起来到晚上九点,要练习翻跟头、打把势、丢手绢、打快板和说学逗唱。到了晚上又要开始模拟演绎二人转的表演形式。这些都需要不断的重复练习。

午饭后,两个孩子在学校外练习打快板。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自己编的段子,段子的内容多来自他们的生活,什么有意思,就琢磨怎么加进表演里。

下午,学校开始做各种打把势的训练。老师拿着教鞭,盯着怕苦偷懒的孩子。下午的训练时间是四个小时,这也是最辛苦的。

毛毛在自己胳膊上纹了条美人鱼,样子是她手机上自己的照片。她希望将来自己成名后,这纹身可以成为她的标志。

古春野因为身体小,十分灵巧,所以跟头翻得好。被称作“骨灰盒”的他是学校最小的学生,在这里学习二人转已经一年多。中午休息的时候他在寝室里重扎自己打坏的快板。

17岁的老吴是从山西来的孩子。家住在农村,从小就经常看二人转表演。不喜欢学习,但对二人转感兴趣,听说二人转唱好了能赚钱,一年前就从老家来到辽宁专门来学习。

学员的梦想就是成为登上大舞台的演员。而不远处的开原大剧场的二人转演员小辉,白天无事,就呆在剧场安排的简陋寝室里发信息。对他和他的搭档来说每天的工作时间就是晚上登台的三十分钟。

男女两人搭档表演是二人转的特色,在舞台上表演是一对儿,生活里也是夫妻,这是自古传下来的传统。所以学校下午的模拟表演,是学生们相互寻找有默契的搭档的过程。

每天下午四点,落日的昏黄将要埋进地平线时,是二人转学员训练完一下午翻跟头之后,准备吃饭的时间。许多学习了一年两年的孩子,站在夕阳里打着快板,嘴里念念有词的说着自己编的段子。墙上是校长和赵本山的合影。

午夜,模拟表演过后,学生们跑到楼下乘凉说笑,这是他们忙完一天训练后最轻松的时刻,也是他们之间擦出火花、增进了解的最佳时刻。

小辉和小雪,是开原大戏场里最年轻的演员。从类似的二人转学校出师后的两年,他们辗转了半个中国。小辉回忆起离开北京的雪夜:“演完最后一场,老板让我们去别的地方。小雪拖着行李箱边走边哭。我抱住她,说,一起去别的地方演出吧。会好的。”现在两人打算再积累一段时间后结婚。
霍云龙(右一),是从刘老根大舞台请来开原作为压轴的二人转演员。年过三十,在沈阳定居,定期到各地做二人转演出压轴的表演者。一位粉丝通过戏院的工作人员来后台找到霍云龙进行合影。
表演结束后,演员们等着谢幕。从七点开始到十点,每对儿演员上台三十分钟,这是他们一天的工作。工资最少的第一场演员,在开原这座三线城市里的报酬也能达到每月九千元以上。这些大剧场的演员现在基本可以衣食无忧地在自己想定居的城市购房购车了。
这就是孩子们梦想登上的舞台。晚上8点,开原大戏院的帷幕将被拉开。尽管这里和学校的距离只有几百米,但这是一代代二人转演员憧憬的距离。正是这样的憧憬让二人转生生不息。无论是物质或是精神上得需求,二人转演员都需要通过苦练、忍受和奔走江湖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