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类型趋向多样原创亟待突围
2014年,中国话剧继续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从创作层面看,聚焦现实生活的原创作品增多、经典改编剧目紧贴当下关怀、民营剧团剧目更趋个性化表达,创作者从多个角度思辨着戏剧与时代、人性的关系。从演出层面看,国外戏剧扎堆来华、“现象级”话题频繁、节庆展演主打品牌概念,演出市场日益成熟理性。从市场表现看,以北京为例,戏剧类全年演出总票房为5.5亿元,其中话剧票房收入达2.2亿元,较上年上涨10.1%。相较往年,话剧演出体量增加、剧目类型风格渐趋多样,但在艺术质量、舞台呈现、美学探索等方面却表现得参差不齐,尤其是原创作品反映出的问题格外突出。面对世界戏剧“推土机”的轰鸣声,以及中外戏剧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中国话剧应该在变化了的时代和审美语境中,抓住创新发展的契机,通过激活本土戏剧的创造力,实现创作理念、美学观念、艺术品质的全面提升。
现实生活表达要向深广层面拓展
原创剧目是一个时期戏剧创作整体面貌和走向的晴雨表。2014年,主流剧院大都强化了现实题材原创剧目的创演力度,从多个视角关注现实,在传承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基础上,为时代留下了特殊的舞台记忆。像北京人艺的《理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