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爱唱戏两口子妇唱夫随合家欢比翼双飞送戏来

“你是旦角我是生,夫妻双双把家还”。不是一次偶然的搭车认识,还真不知道临近的小区里还有一对爱唱戏的小两口。他们是伊川县景华小区44岁的李志斌和40岁的媳妇王向范,出双入对时,不是天不亮就是深更半夜,难怪他们的戏剧人生连同院子的人们也鲜为人知。羊年的元宵节前,笔者有幸全面采访到了这对妇唱夫随的两口子。
李志斌擅长扮演豫剧里的小生、老生角色,妻子向范则擅长旦角和青衣,小两口之前年轻时候是在伊川豫剧团认识的,你看我眉清目秀扮相帅气英武,我看你唱腔甜美身段婀娜多姿,年龄相仿,又都是同行,一来二往,这便产生了爱慕之情,从台上扮演夫妻到成为真正的小两口,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志斌老家是嵩县田湖镇的,自小就喜欢看戏听戏,每每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总是忘记了回家,还常常跟踪戏班子跑到别的村子,父母也拿他没有办法,后来看他勤奋又聪慧,便送他到专业的洛阳艺校学习戏曲。

在河洛大地上,豫剧是传统的民间艺术瑰宝,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尤其是在伊川的乡村,谁家过红白喜事,总要请几场戏在村里热闹热闹,志彬也看中了这个广阔的市场,毕业不到两年就挑起了大梁,自己组建了一个青年豫剧团,开始了他和媳妇下乡奔波的“练摊”生涯。

“吃这碗饭真不容易,下乡唱戏的辛苦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媳妇向范说:“别看台上光鲜靓丽,背地里吃的苦头只有自己知道。”农村人不太讲究,寒冬腊月,有时候搭个台子也是四面透风,戏装里也不能套的太厚,臃肿了肯定又影响到观感和身法动作,年前有两天下大雪,到嵩县的一个山村里演出,看戏的坐在台下面烤火,俺俩还得在上面欢天喜地给主家唱“对花**”。向范说起了辛酸事也是委屈得直抹眼泪。

志斌接过话茬说:“天气冷热,习惯了都还好受,最受不了的是冰冷的观众,咱这的农村人看戏,如果唱的好了不知道叫个好给个鼓励,看唱不好了或者不如意了,嘴上却毫不客气,起哄的,讽刺的,挖苦的话倒是顺嘴就来。”

“有时候人们看上瘾了,不等你喝完一杯水,就吆喝着再来一出……再来一出……,花钱不是让来喝水的,赶紧唱吧——。”媳妇向范插嘴说。“当然了,有时候接连几出戏退不下场也是观众太过热情,咱也是不好意思拂了那份热情。”

时间久了,随着小两口演唱技艺的提升,他们的戏和剧团逐渐被人们接受,被喜爱,戏班子也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年前的腊月里和年后的春季,演出几乎排得满当当的,有时候唱完了这家顾不上换卸妆就直接转到了下一家。这不,正月十二晚上三点半刚从安徽省演出回来,第二天就又抹上油彩,在县城南花坛搭起了台子,让家乡人民元宵节前欣赏到了他们拿手的豫剧“清风亭”。

“在外奔波,家里的儿子却遭罪了,大儿子在外打工很少回来,二儿子早早便学会了做饭炒菜,由于不经常在家,儿子的学业也荒废了,还好儿子特别懂事,可能是耳濡目染的缘由吧,二儿子特别喜欢传统的打击乐器,现在在洛阳市文化艺术学校学习司鼓专业,每次回来,总要买两盘新戏碟子送给我们。”妻子向范无奈又欣慰地告诉笔者。

《清风亭》、《花**缘》、《打金枝》、《花木兰》等等,凡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地方戏,小两口都会唱,算下来有几十个剧目,一般挑剔的观众是难不倒他们的。光是2014年就有七八个月不在家,演出大约也有100多场,而他们的名气也早就飞出了伊川地界儿,登封、宜阳、偃师、嵩县等周边县市也都留下了小两口脍炙人口的优美唱腔。“李团长两口子是俺团的顶梁柱,走到哪里全凭人家两口呢!”剧团负责箱扮的师傅告诉笔者。

“赚钱多少是一回事,能让偏僻的农村看上戏,热闹一番,也是俺们最满足和幸福的一件事,谁让俺俩都有这爱好呢?”志斌这样说。为丰富演出知识提高技艺,两口子还经常参加各地的戏曲庙会,到山西长治、晋城等地巡回演出,有的戏还被当地电视台现场直播。

笔者在小两口县城的家里看到,客厅里摆设极其简单,一侧摆放着搬家时从农村带过来的木质沙发,对面一个三斗桌上放着一台老式电视,桌子上其余空间几乎被各种戏剧光盘占用,二儿子正好放寒假在家,这不,就着电视里的戏曲频道为爸爸当起了司鼓伴奏起来。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