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花灯——田园的艺术


 
      独山花灯是贵州南路花灯的代表.对于它的根源,历来是众说纷云,较为公认的说法是花灯源于唐宋时期的“元宵灯会”.“灯从唐朝起,戏从宋朝兴,”“花市灯如昼”等传说和诗句所刻划的就是唐宋时期灯戏在民间的繁荣景象.
     在黔南,无论是汉族地区还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几乎都有花灯流传,其中独山花灯为全省花灯四大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享有盛名,在全省花灯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花灯这一剧种何时流入独山,目击者前尚无确切依据.而明朝时期的三次大的军事活动给独山及至黔南花灯带来的影响却无能忽视.第一次是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朱元璋派傅友德为元帅,率军30万取道进入云南征讨梁王巴匝瓦尔密;第二次是明万历(1600年)春,明王朝从陕、甘、浙、湖、滇等省调集20余万人进入贵州平定杨应龙;第三次是清顺治四年(1648年),由孙可望、李定国等率大军由川入黔、滇作战,以扩大抗清据点.这三次大的军事行动,均有大量的外籍军民拥入贵州各地,这些军民大多来自两河流域等文化发达省区,他们所带来的外域文化与本地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对独山及至黔南的花灯及地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近代,独山花灯的流传更为广泛,尤其是独山的基长、甲里、峰洞、麻万、免场、下司等乡镇布依村寨.玩灯时,有的还采用布、汉两种语言混用的做法,形成独山花灯的一大特色。
     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在独山历届政府及县委的高度重视下,有关部门积极兴办花灯艺术培训学校,抽调专人,对花灯艺术瑰宝进行大量的挖掘和收集整理,不仅使群众喜爱的传统剧目如《打头台》、《踩新台》等得以保留下来,而且还创作了像《妹与蛇郎》、《残汤宴》、《山村教师》等新的花灯表演节目,既培养了新一代的花灯创作、表演人才,又使独山花灯的独特艺术得到发扬光大。在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独山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独山花灯也得到了空前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和花灯剧目,并20多次在全国全省等重大演出中获大奖,如花灯歌舞《雨情》荣获国家文化部和电影电视部颁发的“繁荣奖”,《地灯秧歌》获中国北戴河第二届秧歌艺术节金奖和民族特色奖,“延安世纪龙杯”中国西部地区曲艺比赛贡献奖等.今天,独山花灯大放异彩,更加体现出新的时代气息,新人辈出.作为一种日臻成熟,健康向上,极富民族风采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独山花灯必将以它独特的魅力和风采璀灿于世界民族艺术节之林.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