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殊性

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殊性


对超自然神的崇拜所产生的宗教信仰是对社会和自然的主宰神的自愿服从。


宗教作为人类和民族精神的支柱,具有净化个人灵魂、弘扬社会公德、凝聚人心的意义。自民族文明开始熔铸以来,它已深深扎根于文明的最深层。随着历史的积累,逐渐形成了荣格所谓的民族集体潜意识。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精神习俗,形成了祭祀禁忌的信仰方式。

源于原始农耕文明的中国民俗文化,以自然信仰和多神教信仰为依托。这些宗教活动主要是明确表达、参与者能够理解的明确仪式。比如,“雨舞”的明确仪式就是求雨。参与者对仪式的目的和结果有明确的意图和决心,可以理解为结构功能认知模式。仪式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作为动物进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作为有限和有界社会关系组合的结构框架。

三。话语系统作为符号和社会价值。

四。作为表现行为和过程的活动程序。

五。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和经验的表达。

“作为文化驱动力的‘窗口’,人们可以通过仪式了解和创造世界”。而舞蹈具有特定的、感性的、实践性的、符合信仰观念的仪式活动的功能意义。比如,哈尼族在二月祭祀寨神,三月祭山,六月祭水,七月祭天地。每一个仪式都是盛大的歌舞庆典。这些“仪式就像一个令人愉快的游戏”。舞蹈被添加到宗教仪式中,扮演着崇拜者的角色。它凝聚和凝聚了民族成员的炽热情感、信仰和愿望,表达了民族成员崇敬神灵、祈求和平安宁、期盼美满婚姻的情感,具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在景颇族的“眼脑垂直音乐”中,有成千上万的舞者围着各种偶像崇拜的祭坛跳舞,这些祭坛被称为“眼脑标志”。

他们用舞蹈表达了对神灵祖先和图腾器物的崇敬,并简单地祝愿神灵保佑村子平安繁荣。另一方面,宗教信仰和崇拜对舞蹈动作、运动路线、舞蹈器材等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由于宗教信仰虔诚、等级森严、礼节逼迫,藏族形成了鞠躬、鞠躬的习惯,伸出双手表示“尊重”。因此,藏族舞蹈的舞姿和身姿都有宗教心理的痕迹。”“郭庄舞”等舞蹈路线具有顺时针(从左向右)移动的特点,体现了追求吉祥的宗教心理。壮族舞蹈中的“凤手”和“蛙形”动作是由蛙形动作演变而来的,是壮族原始宗教习俗以蛙为图腾的体现和演变。羌族的“羊皮鼓舞”在舞具上有着“羊皮与人合一”的古老传统。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