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舞》塑造民族传统形象

校庆演出喧闹,民间舞蹈晚会评价很高。其中,我所关注的“民族形象”中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学术流派呈现在今晚的晚会上:汉族编舞如何把握少数民族舞蹈的人物形象,如何切入新颖的表演主题,他能否摆脱汉族狭隘民族的模式,能否在不断变化的舞蹈文化中生成和再造传统基因?

《大地之舞》由汉族民间舞蹈和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两类作品组成。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作有《范牛》、《凤彩牡丹》、《红珊瑚》、《黄山云涌》等;少数民族代表作有《芳姑》、《抬头》、《合河印云》等,梳理汉族民间舞蹈,可以看出,原来的传统形象已经饱和。在第四届桃李杯比赛时代,凡牛和牡丹姑娘似乎被胶州秧歌陷害了。民间舞蹈词汇为新的具有时代色彩的舞蹈形象做好了准备。在新创的晚会节目中,汉民族舞蹈大胆挑战传统风格词汇的功能和色彩,如将花鼓灯动作的原程式与确定的功能动作(凤凰三点头的“造型”)分开,使功能动作写意、表达黄山云海的波涛与精神;洋秧歌不再甘心只展现狐狸的魅力它也能重聚红珊瑚的光彩与生命。高校民族舞蹈完成了对汉民族舞蹈动作符号的抽象和意境。汉族民间舞蹈不仅可以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展现壮丽的抽象风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民间舞蹈自身发展的迫切愿望。它既不能像《秘境之旅》那样走民间舞蹈商业化的道路,也不能像云南形象那样走进乡村、贴近“原生态”,才能具有合理的、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相反,它利用研究的优势,展示了动作选择、分离、编排、重组等舞蹈本体技术的力量,使其以独特的面貌占领了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舞台。

可见,社会美学和整体文化的迅速发展,削弱了一些古老的传统风格词汇的魅力。作为这些传统运动的载体,戏剧在舞台上不再具有完全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能实现旧的功能动作与现代审美判断之间的供需平衡。在这一时期,舞蹈以一种新的方式呼唤创造性的发展,然而,民间舞蹈必须在传统的传承与个性的升华之间进行。因此,越是大胆创新的一方,越是肯定另一方的是,他们仍在追寻民间的精髓,而新的“传统”也在此时悄然注入。这一创作的“传统”在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如果范骨头没有闯入我们的视野,我们可能就不会注意到这一国家形象的“传统”来自何方,是自然的还是可以摇摆的人为选择?

扇骨不符合我们传统印象中的柔美、和谐、典雅、深邃。相反,它僵硬而强硬的冲突,扣人心弦,让人耳目一新。谁也说不清刘守和曾经用过多少步打斗,但从呼吸到表情,再到那道讲故事的音乐,那是韩国文明的一角。我们不禁想到,任何文明都可以从古至今。如果不是多元化和包容性,那就是死胡同。为什么我们在脑海中那么执着于少数民族的形象,比如西方幻想东方是长袍和国服外加京剧杂技?似乎,表面上的“尊重”在历史的一个横截面上被人为地停滞不前,而横截面上的风景也被固定为一个“传统”的形象。我们的愿景是严格遵循这个民族的风格和传统,而这种风格和传统的把柄可以固定为“传统”,掌握在我们汉族人手中。最后,我们发现,从第一次看到当地人的舞蹈风格,我们就开始模仿和固定所谓的“传统”,直到我们以自己的名义创作别人的舞蹈,这种重复和强化就变成了一种创造和再生。我们说,重复本身就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和可能性,而忽略了它对生活其他方面的发展和诠释,紧紧抓住我们反复固定的片段,使几十年来我们视野中的其他民族形象,像睡前的睡美人一样,永远是睡前的样子,无论汉族民间舞蹈的步伐有多大,都在走向一个新的审美品格和话题。

民族民间舞蹈需要继承和发展,但民族民间舞蹈形象和表演主题的滞后,会使其逐渐干涸和肤浅,这不是最好的传承方式。在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理由向别人证明,我们的发展仍然是建立在传统积淀的基础上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反思和重视民族舞蹈的发展和丰富,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