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水火的经书——石经

  我们经常读书,所看的书一般都是纸印的,很少读过石头的书。可是,这种石头的书,在古代却很多,而且很重要。不仅儒家有,佛教、道教也有。由于在石头上刻书困难,所刻的内容,往往都是经典著作,所刻经典,金石学上一般都称之为石经。

  我国古代刻写大部头经典,以儒家为最早。儒家大宗刻经有七种,即《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蜀石经》、《北宋石经》、《南宋石经》、《清石经》等。单种的以《石台孝经》最为典型。宗教石经以珍藏在北京西南房山区的《房山石经》为最大,刻写时间亦最长。

  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石经刻于西汉平帝刘衎(公元1—5年)时,据说是王莽命令甄丰将书摹刻于石,内容有《易经》、《书经》、《诗经》、《春秋左氏传》等,但目前尚未见到过实物。现在发现的最早实物为《熹平石经》。《熹平石经》又称“汉石经”,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故名。当时学者蔡邕等人认为汉代儒经离孔子整理的经典时间已长,错误较多,不便使用,故上奏刊定。汉灵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故召集诸儒订正五种经书的文字,并将订正后的内容,刻在石上,竖于洛阳城南开阳门外太学内,作为儒生学习的标准范本。《熹平石经》的内容,有五经、六经、七经诸说,但据《隋书·经籍志》的记载和后来出土实物说明,实刻七经,即《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论语》。约有碑64块,20万字左右,刻完立于太学后,观摩学习者甚多,每日去观看的人乘的车就有千余辆,填满了街衢。可惜,现已毁佚,只有少许残石存留。

  《正始石经》,又称《魏石经》,刻于三国曹魏齐王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年),故名。所刻文字为古文、篆书、隶书三体,所以一般人又称之为“三体石经”。《正始石经》,只刻了《尚书》、《春秋左氏传》中的部分文字。该经也已毁佚,只存残石。

  《开成石经》又称《唐石经》,始刻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刻毕于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故名。内容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儒家的12种经典,刻石227块,共163卷,65万多字。经成,立于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太学讲经堂两廊。后因明朝地震,略有残损,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蜀石经》,刻于后蜀孟昶广政元年(公元938年),又称《广政石经》、《后蜀石经》。包括《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孟子》、《古文尚书》、《石经考异》等15种。过去刻经只刻经文,这次刻经是经文和注文同刻,共计120多万字,从而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经成,立于成都府学石经堂。现佚。

  《北宋石经》,始刻于北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毕工于嘉祐元年(公元1061年),故又称《嘉祐石经》。经文用篆书、真书二种书法刻成,故又称“二体石经”。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孟子》等九经。经成,置汴京(开封)太学。今佚。

  《南宋石经》,刻于南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3年),又称《高宗御书石经》。刻有《周易》、《毛诗》、《尚书》、《论语》、《孟子》等五经。刻成,立于临安(今杭州)太学首善阁及大成殿三礼堂廊庑,约200石,现存86碑。

  《清石经》,始刻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毕工于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又称《乾隆石经》。刻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13种经,加上乾隆五十六年上谕和六十年(公元1795年)和珅表,共为190石,刻成,立于北京太学(国子监)两庑。现保存完好,已移至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称做“软”的地方,供人们参观。

  佛教刻经有摩崖刻经、碑刻佛经、经幢刻经等几类。始刻于南北朝,盛行于唐、辽、金。摩崖刻经可以《安岳卧佛院刻经》为代表;碑刻佛经则以《房山石经》为代表。安岳卧佛院,地处四川中部,境内山石奇秀,历代均有摩崖留世,是川中地区时代较早、内容丰富、数量集中的佛教石刻之乡。卧佛院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至宋时共雕像1600多尊,唐代刻经洞15个,还有已开凿完洞窟而尚未刻经或未开凿完工的洞共40个。刻经洞在卧佛沟两边的山崖上,或上下重叠,或左右相连。其中洞壁已刻满佛经的15个洞,经文多刻在洞内左、中、右三面,洞门石壁门框上也刻有三处,刻经总面积达151.25平方米,40余万字。字体楷书、行书都有。内容除46号洞左壁刻的经目序和经目外,主要是《大般涅槃经》,其次是《妙法莲华经》、《佛名经》、《大方便佛报恩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此处刻经由于保存比较完整,数量较多,经文与造像并存,同时还有若干题记可供研究,因此史料价值较高,对四川佛教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道教刻经,主要为单种经刻石,始于唐代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所刻之《龙兴观道德经碑》。共有黄帝《阴符经》、老子《道德经》,以及《常清净经》、《消灾护命经》、《生天得道经》、《北方真武经》、《升玄经》、《洞玄经》等10余种。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