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绘画:温文尔雅的吴派

  明代中叶,工商业的发展使一些城市迅速扩大。当时的苏州,人口稠密,各地客商云集,成为消息灵通、繁华富庶的大都市。随着经济的繁荣,苏州也人文荟萃,出现不少文人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被称为“明四家”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都活跃于此。也被称为“吴门画派”或“吴门四家”。

  沈周(公元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长州(治所在今江苏吴县)人。出身望族,祖上三代皆以书画闻名,收藏颇丰。沈周渊其家学,博闻多能,不应科举,毕生从事诗、书、画艺术创作。他为人宽厚仁和,朋友多,弟子更多。像文征明、唐寅、李著、王纶、孙艾、吴麒、陆文等画家都出于他的门下,有很高的社会声誉,被推为“吴门画派”的领袖。《吴郡丹青志》(王稚登著)称沈周“绘事为当代第一”,把他列为神品中的第一人。

  沈周学画师法王蒙、黄公望、董源、巨然等名家。他能兼收并蓄,融各家之长,山水、人物、花卉无所不精。山水画的成就最高。画史说他的画有两种风格,40岁前的,笔法细腻,被称为“细沈”;40岁后的作品,尺度大,且笔力浑厚、沉着,气势粗豪,被称为“粗沈”。传世作品有《两江名胜图册》、《庐山高图》、《三桧图》、《春山欲雨图》、《策杖图》、《夜坐图》等。

  《庐山高图》高193.8厘米,宽98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沈周41岁时的巨幅杰作。画中山峦层叠,飞瀑直下。长松巨木,沉郁茂盛。近处一人背立观瀑,尺度很小,更显出山川的雄伟、壮丽。画法仿王蒙,笔墨更趋坚实浑厚。自题“庐山高”三篆字,并书长诗,感情激越,气势豪迈。末尾题句:“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州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说明此图是沈周为他的老师陈宽(字孟贤,号醒庵)祝寿而画的。陈宽祖籍江西,画江西的庐山,显然有以庐山比喻老师人品高尚的意思。选材、立意颇具匠心。

  “吴门画派”中,活得年龄最长,影响最大的当推文征明。画史上有人认为“吴门画派”始于沈周,而成于文征明。

  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原名璧,字征明,号衡山,长洲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也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因不合时好,而未被录取。于是专心于诗、书、画,过着琴酒林泉的风雅生活。他的诗风平易、清丽、自然。在书法艺术方面,篆、隶、楷、行、草都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他那温润秀劲、法度谨严的小楷更是闻名于世,有“明朝第一”的称誉。在绘画方面,文征明不仅擅长山水,花卉、人物也很有特色。他的画风“早年精致清丽,中年用笔粗放,晚年则粗细兼具”。《兰亭修禊〔xi细〕图》是文征明工细风格的代表作。

  修禊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为消除不祥,每至阴历三月上旬,人们都去水边梳洗,除去宿垢。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名文人雅士,聚集山阴(浙江绍兴)之兰亭,临水洗涤,饮酒作诗。后王羲之作文记述这次活动,被历代文人传为佳话。文征明的《兰亭修禊图》(高24.4厘米,宽60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正是以此故事为题材的一幅人物山水画。

  此图为横幅,画面显得十分开阔。山溪如注,从远处汩汩而来,曲曲弯弯,汇于兰亭。其亭建于水上,茅顶朱栏,四面临风。亭前亭后,古树茂密,修竹成林。左半部画春山微绿,小草初荣。正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有三人对坐于亭中,数人列坐于溪畔,“一觞一咏,畅述幽情。”

  《兰亭修禊图》对景物的描绘工细而严谨,树木用双钩填色法,山石不用皴笔,大面积地涂以青绿色,使画面有一种“春到人间万物鲜”的感觉。其中人物虽小,但刻画得一丝不苟,姿态各异,生动自然。此图画于金色笺纸上,更显得古色古香,高贵典雅。

  文征明流传下来的作品还有《春深高树图》、《真赏斋图》、《山雨图》、《古木寒泉图》等。

  唐寅(公元1470—1523年)字伯虎,自号六如居士,还有桃花庵主等别号。江苏吴县人,很有才华。29岁参加科举乡试中解元。次年赴京会试,因无辜牵连科场舞弊案被革除功名。从此云游四海,靠卖书画诗文为生,曾写诗云:“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起来就画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画名虽高,但不免饱受世间炎凉,使他放荡不羁、玩世不恭,有许多风流逸事流传民间,他也曾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自诩。

  唐寅多才艺,诗、书、画无所不能。山水、人物、花卉、翎毛都画得很出色,如《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qu yu 渠玉〕图》等。他的山水画多取法南宋画家李唐、刘松年,但能集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变大斧劈皴为长披麻皴,创造了秀润、缜密、流丽的艺术风格。流传下来的作品有《震泽烟树图》、《山路松声图》、《青山伴侣图》、《骑驴思归图》、《江南农事图》等。他的《震泽烟树图》表现江南景色。画中波浪滔滔,江水浩淼,洲渚之上,竹林茂密,茅屋掩映。小舟泊岸,炊烟袅袅。流动的江水与稳定的小岛,在一动一静的对比中使人产生“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的情思。笔法工细,构图简洁,刻画缜密,具有浓厚的江南情趣。

  仇英是个油漆匠出身的画家,靠着勤学苦练跻身于画坛,被后人尊为“明四家”之一。他的绘画风格清秀纤丽,于繁华富丽之中蕴含着优雅飘逸的韵味。《春夜宴桃李园图》可为一例。

  此图以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为题,描绘了在桃李盛开的春夜,李白与诸弟兄在园中聚会,效仿古人秉烛夜游,“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情景。画中近处有湖石、小桥、流水、曲栏。中间部分银烛高挑,宛如白昼。几株虬曲的老树,错落布于园中,春风吹开了新旧枝条上的蓓蕾,娇花似锦。树下摆一长桌,李白兄弟四人围桌而坐,或饮酒,或举筷,或凝神于桃花,仪态潇洒,风度翩翩。桌上除了美酒佳肴,还有书画文物,点明这不是普通的宴会,主人们都是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他们在这里赏花、畅饮,写诗寄怀,叙手足情,享天伦乐。还有小童、侍女数人,端盘、送菜、斟酒,侍候于左右。远处画有一道围墙,有角门可通向另一院落,亭台、树木和远山若隐若现,显得十分幽远。

  这幅以人物为主体的山水画,布局得当,制作精细,着色富丽而温雅。在色彩浓艳的景物衬托下,人物多着白袍,显得十分醒目。衣纹用笔细劲而流畅,宴饮者神态若真。这一切都充分表现出画家超群的技艺。

  仇英(公元1502—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长期居住在苏州,少时当过油漆匠,后来,名画家周臣发现了他非凡的才能,收为门徒,加以培养。仇英学习古人的传统技法十分用功,临摹过大量的唐宋名画,但他摹古而不一味地泥古,能博取众长,熔于一炉,创自家风格。他擅长山水、人物,画风工整妍丽但不俗艳。仇英从事绘画,从成熟到去世,只有短短20多年,却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作品,不管是长轴大卷,还是扇面小册,一概严谨工细,从无潦草松懈之处。仇英的作品还有《桃园仙境图》、《剑阁图》、《秋江待渡图》、《桐阴清话图》等流传于世。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