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首唱黄梅戏经典唱段一百首后记

《张辉首唱黄梅戏经典唱段精选》顺利出版了,算我又为戏曲艺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

追溯起来,我家几辈子都与戏曲结缘。母亲怀我八月时,依然挺着肚子在舞台上演戏。降生人世后,舞台成了我的幼儿园。从十一岁起就以戏谋生,舞台成了我求知的中学、大学学堂。应该说,我人生一半的知识都是从戏中“看”来的。因此,总希望戏曲艺术长命百岁,永远发达兴旺下去。可事与愿违,眼睁睁看着几辈子赖以生存的汉剧在自己的眼前消亡,失落伤感之余,也困惑不解。于是钻进书籍去寻找原因,一晃二十几年,终于明白:戏曲也与人一样,是有寿命的。单个的剧种,在失去原有的生存环境,而又不去适应新的环境时,它就必然死亡。靠单个剧种是完成不了戏曲生命无限延续的任务的。中国戏曲的千年寿命,是靠新的戏曲剧种接替老的戏曲剧种,来完成整体生命延续的。这就是戏曲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规律。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有唐参军戏、宋杂剧、元杂剧、传奇、南戏、四大声腔,以板腔体、民歌小调为主的众多戏曲剧种等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一代取代一代的现象产生。

有幸进入了“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行列,时间一久,我把对泛戏曲的爱,专注为对黄梅戏的爱。用大部分时间去探讨尽可能使黄梅戏延长艺术青春的途径与可行性方法。出版《张辉首唱黄梅戏唱段精选》就是方法之一。一个戏曲剧种旺盛的生命力,体现在它不断有新的、受到观众欢迎的好戏产生,不断涌现技艺超群、受到观众爱戴的演员,而且使这些好的剧目、好演员的表演与唱段能在观众中广泛的流传。听戏,是时间艺术,看戏,主要是空间艺术,而书籍则兼有二者之长,可以随时,反复观看,便于研习学唱,更便于流传。因此,我暂时放下其他工作,先把张辉首唱专集编写出版,借张辉的优美声腔与与日俱增的影响,让黄梅戏在更多的观众中普及流传,达到给黄梅戏事业做一点“保健”性工作的效果。

演员是剧目创作结晶的载体,一部演员首唱的唱腔集,必然涉及很多剧目,而每一个剧目又是编剧、作曲、导演等创作与再创作的智慧结晶。将诸多创作成果汇集在一起,确实是一个繁杂的工作。可喜的是,与此事有关的艺术家们对此书的出版出乎意料地热情。当我把出版此书的意向书分别寄给唱腔的作曲者,请他们赐稿时,安徽省艺术研究所的时白林教授,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一级作曲陈精耕先生,一级作曲徐志远、作曲家解正涛先生,安徽省职业艺术学院的徐代泉教授,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作曲家陈祖旺先生等立即表示深切的关怀与积极的支持,不久就将他们创作的曲目寄给了我。看到这些资料时,我无比地感动,因为这些资料不仅完整、全面,而且有的是用钢笔工工整整抄写出来的。为避免我整理时出现差错,还将曲谱编上顺序,写上页码。有的停下手头的工作,翻箱倒柜,将尘封箱底三十年的手稿找出来誊正或拍照后寄给我的。看到这些饱含智慧与汗水的曲谱,对他们的敬业精神凭添几分敬意。在编写过程中,湖北人民出版社的胡心婷编辑,黄冈市艺术学校的江汉寿书记给予了诸多的帮助。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钟伟、高唤香、李晓玲等同志也对此书的顺利出版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在此书付梓之际,对于给予我支持与鼓励、提到与没有提到的领导、专家、朋友、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疏漏粗糙之处在所难免,恳切期望各位领导、各方专家及广大读者阅读后,不吝赐教。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