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传统舞蹈的由来
象帽舞是朝鲜族农民群众创造的。朝鲜民族是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能歌善舞的民族。 朝鲜族的古典舞蹈在古朝鲜、秽貊、扶余、新罗、百济、高句丽及三韩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的 象帽舞是朝鲜族农民群众创造的。朝鲜民族是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能歌善舞的民族。
朝鲜族的蹈在古朝鲜、秽貊、扶余、新罗、百济、高句丽及三韩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朝鲜族民间舞蹈则与农耕劳作、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迄今流传于辽宁各地城乡的《农乐舞》,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实际上是融合多种舞蹈(如《象帽》、《手鼓舞》、《长鼓舞》等)为一炉,而形成的一个崭新的舞蹈品种。其他舞蹈有反映勇士精神的《刀舞》,筵宴中跳的自娱性即兴舞蹈《手帕舞》、《碟舞》、《顶瓶舞》、反映男女爱情的《春香传》、《樵夫和村女》,反映宗教和祭祀生活的《僧舞》、《巫堂》等以及《扇子舞》等。
《农乐舞》产生于朝鲜三国时期。每年五月播种之后,“以牺牲祭天,并歌舞达旦”。“数十人排成一行,左右踏步,有高有低,手足并用,舞姿轻快,长短强弱,节奏动听”。农民自春天准备耕种开始,到秋收为止,根据劳动内容、场合的不同,唱不同的歌,跳不同的舞。《丰铮》是流行最广的《农乐舞》,是在插秧或锄草时跳的。那时,先把“农者天下之本”的大旗插在中央场地上,旗杆顶上挂有野鸡头以求吉利。在出工之前,要到这里欢快地跳一场《农乐舞》,然后以互助的形式轮流到各家田地里干活。
《僧舞》,僧舞是佛教影响下产生的有代表性的朝鲜民间鼓舞之一。据传说:释迦牟尼在灵鹫山诵读经时,有五色彩云笼罩。其弟子迦叶见到此景,便击鼓起舞以示庆贺。后人模仿迦叶的动作编排了《僧舞》。因此,僧舞作为佛教界的法舞,具有威严的宗教色彩。另一种传说是朝鲜李氏王朝的著名诗人兼舞蹈家黄真伊,为了戏弄伪装的智足禅师,戴着高帽,身着长衫,腰系红带,编排了僧舞。也有破戒僧为了排遣苦闷创造僧舞之说,还有起源于戴假面的路葬舞之说。总之,现在流行至今的僧舞,是把佛教意识与民间舞蹈融为一体的〈鼓舞〉。
《刀舞》又称〈剑舞〉或〈剑器舞〉。公元4世纪时已在古朝鲜民族中广为流传。从公元4世纪出土的墓葬壁画中就可以看到挥舞长刀的舞姿。统一朝鲜的新罗歌舞中便有剑舞。李氏王朝初期即公元14至16世纪时始称刀舞。据说当时流行的刀舞中有叫〈晋州剑舞〉的,其服装、道具和动作与今日之刀舞基本相似。此外,李氏王朝末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流行的剑器舞,实际上也就是这种刀舞。朝鲜族刀舞同其他民族的刀舞不同,在轻快、柔和、敏捷中,以逼人的刀光和铿锵的声响中烘托出战斗的气氛。〈刀舞〉慢中有快,柔中有刚,细腻中有粗犷,在不知不觉中把观众引向刀光剑影的战斗高潮,抒发了朝鲜民族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碟子舞》流行于辽宁省桓仁县朝鲜族居住的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当地的朝鲜族群众的春游日,家家都到郊外春游,席地就餐时,人们兴之所至,敲碟击碗,翩翩起舞,在此种民俗中碟子舞已形成。舞者头顶盛着水的铜玩,双手各持一碟一根竹筷子,随着音乐节奏边舞边击碟。以柔和的手腕,灵巧的舞步和清脆的击碟声相协调,击碟动作和舞姿时有变化,舞至高潮时,舞者左手托起双碟,右手用竹筷上下左右轮番击打碟碗,以表达节日和丰收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