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广东音乐扬琴的演奏艺术

作者:颜灵
内容提要:广东扬琴的发展,广东扬琴的演奏技法,广东扬琴曲式结构

关 键 词:左竹法、右竹法、加花、轮竹、旋法

中国传统音乐的题材大体可以分为,民歌曲艺、歌舞、戏曲和器乐曲等五种大的主要类型,由于器示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丰富性最为普及,主要是中国民间器乐的演奏音乐;如吹打、锣鼓、弦索、丝竹乐、像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都属于丝竹东类的再划分,此外还有大量民族独奏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音乐体裁的表现形成和各自风格又各自不同。

就以中国的扬琴为例,它是唯独兼有广泛的世界性和解明的民族性器乐,它们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扬琴从“洋传入我国迄公民有五个世纪的历史,又因其外形美观音乐清越悠扬,丰富的表现力,随着地方戏曲和曲艺音乐的形成兴起,扬琴也被用作伴奏乐器,清未民初,随着民间传统器乐的发展,扬琴也被吸收到不同的器乐乐种的演奏形式中去,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流派与地方风格,其中最有影响的传统流派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
如广东音乐扬琴,在广东早期有志控索者众多,形成了一个典盛的景象。扬琴是广东音乐中重要的主奏乐器之一,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广东音乐并不是完全土生土长的东西,它是外省音乐文化在本地扎根,和本地风俗习惯,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广东单薄的形成,经历过一个从明代历历至清代光绪年间的,长达三百多年的韵育阶段才开始形成为一个乐种,由于经济的繁荣就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也为明代中叶开始伟入广东的“外红班”及外省音乐文化在广东生根,而产生本地的文化艺术提供可能性。

而作为“广东音乐”中主奏乐器之一的扬琴,最初只为广东弹门曾,道,尼三家,祭咏浩本时折和七星古伴奏用,清末民初,艺坛中出现了扬琴演奏家严老烈,把传统乐曲“三宝佛”中的第一、三阕改编成扬琴《早天空》《倒垂帘》,《早天雷》《到春雷》,《连环扣》等严氏作品的出现,为广东音乐演奏的扬琴化作了典范,为广东音乐扬琴的风格特点和乐曲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开拓了新的境界。

新中国成立之后,扬琴的演奏艺术,有关遣谱的挖掘整理,乐曲创作、学术研究乐器改革,扬琴教育体系的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自五十年代以来,在继承扬琴传统的“左右”的同时,对过去的所谓“流派,也作了研究探索与继承,从而综合综合传统之优,使综合竹琴技法更为造就现代艺术的需要,从最初的简单两条琴码小扬琴开始改良成了多种型式的扬琴,如四0 一变音的扬琴,五O 一的扬琴,八十一型甚至还有律品式大扬琴等等。说明了广东音乐扬琴在不断渐进,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在本世纪开始,广东的前辈扬琴名家提出了扬琴的左竹法和右竹法,并形成了派别及奏法上的不同,严氏以后,扬琴乐坛中先后出现了广东音乐扬琴的演奏家正鹤倩、吕文成、罗绮云、方汉、黄龙练等、这些扬琴名家,均是上期“左竹琴和右竹琴”两大扬琴流派的代表人物,早期广东音乐扬琴虽流派众多,如顺派其基本竹法特点是不分“左竹”因曲制宜,以顺为主”,其实,早期的“顺打派”就是现代的“混合竹”琴派,但因在当时得不到诸多琴家的承认,且遭到极力排斥,除顺打派外,尚有其他为数众多的不成流派的“流派”,但由于遭同样的排斥至日趋衰退,最后被淘汰淹迹。

二十年代末四十年代中期,“左竹琴”流派是这一历史时期最盛行的琴派,而“左竹琴”流派的代表人物邱鹤倩先生为首在他的《琴学编》、《琴派新编》、《琴学精华》中他均强调“左竹”琴派左右后的基础竹序法则,基本要基本法则为1、左竹先行、右行随后,2、一竹不能连弹两音;3、“旁音”音一般落在右竹上,扬琴竹法有顺一打,顺二打,顺三打,顺四打四种,慢打有慢一打,慢二打,慢三打,慢四打四种,。另有齐打,密打,共有十种打法。

“加花”,在广东音乐的扬琴演奏中常见不鲜而且是必不可不少的技法,严老烈先生脍炙人口的两首名曲“倒垂帘”、“早天雷”、“加花”是民间戏曲民间音乐必不可少的手法,加花是有一定的规律,按一定的手法进行的,广东音乐琴的“加花”是有一定的规律,按一定的方法进行,严老烈通过大量的加花推进了广东音乐扬琴的演奏,简单分为“叫头”、“扩充”、“旁音”、“坐音”等①叫头在旋律音出现三前由演奏音,它通常不超过一拍的时值,常用的有单音,双音,三音,四音及多音等;②扩充在广东音乐的扬琴演奏中,用扩充的手法来“加花”要比“叫失”多得多。在一般情况下,多会把一拍内的1—4 个音扩充为4—8 个音;③旁音;在旋律进行中,为增强节奏性和丰富音色的变化,把同音中的某个音级用低八度演奏,这个低八度音叫旁音,而这个旁音可以在一拍的时值内使用,也可以在超过一拍的时值时使用,在广东东中的扬琴演奏中,旁音落在第一个音的情况是很少的,多数把旁音放在第三个音的位置上,这是与其他乐种扬琴演奏的区别;④坐音在施律中的进行中,用许多相同的音平均插入旋律中,一般选择高音区的某一音作骨干音,并用一手重覆弹奏,与另一手的旋律交替出现,形成一种音型,产生一种华彩流畅的音响效果;

“轮竹”是扬琴演奏中最基本和常用的,广东民间器乐曲的七音阶是以一二三五六级音为五声骨干音,而四七级音在广东民间音中都为偏音,作五声骨干音的装饰音用,为此四七音的音准,在演奏中就有很多的灵活性,可与前音或后音距离1/2 音,3/4 音或整音。一般在“正线”“反线”土工调中四七级音多奏成3/4 音。
①以五协和为中心的旋律线;为使乐曲的调性调式明确,调的主音,属音和宫音必须作为旋律的五度中心和核心音,其它大二度小七度音,大小三度和六度音,骨干音与中心音保持联系并协和;

②旋律的重复,变奏,旋律的动机,乐汇或乐句的重复,全部重复和变化重复,在乐曲中是觉的旋律为发展法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

③旋律五度协和音的运用乐曲旋律的宫音和主音与属音的五度协和,以及每组音群中密度很大的五度协和音程,是乐曲调性旋律优美动听的根本因素;

④节拍,节奏,是旋律运行垢功力和制约力,音程使旋律产生线条和音响,广东音乐扬琴曲的节拍、节奏是丰富多变化的,强弱,长短对比明显,节拍的处理,速度较快,广东音乐扬琴常的节拍是2/4、4/4,乐引多用散板,尾声段乐曲以快板为主,有2/4 和1/4 拍,旋律常用1/16 音进行加花,音群中五度很多。

广东音乐扬琴曲常用及常见的曲式结构是:

“主题、主题展开”“快板尾段”所组成的单三段曲式。

(一)音乐主题:是乐曲的根本,是全乐曲的缩影,由两个以上的乐句形成,有完整的乐思显明的形象,旋律包含有动力和形象因素的“动机和乐汇”的主成属音作终止,有显明的调和富有逻辑美的乐曲结构。

广东音乐扬琴最重视乐曲的音乐主题,听众对乐曲的喜爱,受到感染,主要是受到主题旋律的优美动听、形象生动的影响,下面是对《旱天雷》的“主题音乐”

上句①止于G 主音,(2)止于D 商属音

下句止于G 征主音

每小节前,弱拍的四个1/10 音群是冒头,但这个冒头,是有欢乐活跃的音乐形象因此就成了乐曲动机之一。

本曲由传统乐曲三级浪改编,除终止音保持不变外,旋律是完全依照改编者的艺术构思及音乐形象需要,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充分表现出久早逢雨的欢欣鼓舞,生动活泼的精神状态,旋律简朴,节奏平稳,有很大的鲜明情绪对比,但节奏长短对比强烈,音程式的五度协和乐音加密,旋律线的幅度比较大,富有生动音乐的动机不断出现,简短的四小节音乐主题充分显示人们对“久旱逢雨的欢欣鼓舞,生动活泼的精神状态。

(二)主题展开,情形段的旋律,除传统的变奏方法外,借西洋的“动机发展”,贯穿和乐汇的加、减、扩、移位、模仿、倒影、密集、等作曲技法,塑造音乐形象,并强调“主属”音的五度中的确定调性,大量运用五度中心调性,大量用五度协和音程,使音响协和动作。

《旱天雷》为例(参照前面)

(1)的前半是主题 ③的乐汇

(1)的后半为(1)的前半的逆行

(2)为(1)的后半移位重复变化,把快乐的情绪高涨

(3)开始是主题的冒头,右半是(2)后半的重复及移位。

(4)以主音为中心旋律,终止于主音G 征子句(1)(2)(3)的重复终音都是主题。

(三)快板尾数:广东音乐扬琴主题展开完了之后加一段快板尾段,尤其是乙凡调乐曲,因为“乙凡调乐曲的主题和展开部,速度比较慢,情绪比较沉,为了使音乐形象振奋激昂,在展开完了后,加一段快板乐曲 ,反复演奏,且一次一次速度加快,把乐曲行到“紧张、激昂的高峰后结束全曲。

以上的内容都是对广东音乐扬琴的演奏技法的浅谈,做为一名新时代的扬琴爱好者来说不仅要了解,掌握,发扬先辈的扬琴文化传统,而且要在今后的扬琴发展事业中,创造新的领域,挖掘出新的演奏技法,吸收更多的外来文化,保留传统的文明“中西合璧形式,让中国民族文化走上世界道路,这样才会保持民族音乐的生命力。

作 者:2000 级音乐系本科二班 颜 灵

指导老师:余 银 凤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