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角与民营

全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已开始启动,大部分的戏曲剧团,都将逐渐由国有事业单位向民营企业转化。从长期来看,这是激活与繁荣文化事业的必然趋势。自然,在转化的过程中,困难肯定不少,阵痛也就难免。戏曲,是“角儿”的艺术。剧团没有了政府所提供的“皇粮”的保障机制,今后就得依靠自力更生、自食其力来养活自己。这样,除了有关政策的鼎力支持以外,就突显了“名角”的重要作用。
观众看戏,主要是为了欣赏“名角”的杰出的表演艺术。一个剧团,如果没有优秀演员的出众表演,要想卖出戏票,提高票房价值,那肯定是很不容易的。建国以来,各地的优秀演员都已成了“体制”中人。虽然,近些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鼓励体制改革,积极支持建立民营剧团,但是成效甚微。因为,没有“名角”的支撑,那些规模弱小的民营剧团,也只能是流转于城郊、乡镇,寻块空地,唱唱“街头戏”而已。实际上,还只是停留在“草台班子”的原始阶段。
现在到了“国有剧团”要转为“民营企业”的关键时刻,鼓励“名角”出来挑大梁、举大旗,自是事半功倍,势在必行。当然,吃了几十年来的“大锅饭”,一下子迎来了这样个大转弯的体制转型,人人都会有所顾虑,耽心日后的经济收入与生活保障。事关切身利益,不敢轻举妄动。这些,自然应该在改革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区别对待。要有各种合理的政策,以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激发“名角”们的积极性,乐于成为这次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

近些年来,各地民营的戏曲剧团,已经如雨后春笋,风起云涌,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在上海,已有了(周)燕萍京剧团、萧雅工作室。在各地的地方戏剧种中,我认为,江苏扬州市的扬剧界,步伐较快,影响较大,成效也很显著。至今,在扬州市已经出现了十几个颇具规模的民营扬剧团体。早在2002年,扬剧名角洪钧、唐麟童就组建了扬州第一家民营的“海派扬剧团”。经过多年磨砺,已经渐成气侯。去年还曾到上海亮相,受到广大扬剧观众的欢迎。接着,扬州又成立了以嵇丽、张寿青、陈士芳领衔的“扬子江扬剧团”。富有朝气,很有人缘。尤为可喜的是,许多享有盛誉的扬剧名角,都能不甘寂寞,纷纷打出了自己的旗帜,提升了剧团的号召力。如汪琴扬剧艺术团,祝荣娟扬剧艺术团。以及江都(吴)德才扬剧团、高邮(李)正太扬剧团、姜堰(张)玉梅扬剧团等,规模不断发展,声势日渐壮大,他们热爱扬剧事业,为了扬剧的振兴,排除种种困难,自己组织剧团,奋起直追那些一直受到政府补助的国有剧团,展开了激烈的艺术竞争。这对扬剧今后的振兴与提高,必将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