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雨式壮士和《赵氏孤儿》的谜

不相信神童的奇迹,那是因为没有见过穆雨。二十四岁却从艺二十年的他已经在舞台上演尽了人生的沧桑和不可言状的中国式的性情。

科学可以造就电影,但是科学解释不了中国文化,包蕴千年中国符号的京剧上演的一出人生悲歌,在今天看来,无法取代,也不可能被任何一种文学艺术的形式所取代。

这就是穆雨带来的神话,也是京剧带来的震动……
2012年3月20日,长安大戏院,穆雨重新诠释《赵氏孤儿》之谜和他所崇拜的壮士。

    【程婴之谜】

看完陈凯歌老师的电影《赵氏孤儿》,我还在纳闷,程婴凭什么不顾自己儿子的生死,去救别人的孩子?在隐姓埋名的十五年里,导演陈凯歌为程婴找足了各种理由。陈老师觉得程婴一定不会那么心甘情愿,陈老师还觉得救人是必然有理由的。各种巧合的时机,各样必然的胁迫。程婴心不甘情不愿地被推上救孤的风口浪尖。程婴到底是一个什么人?是如同葛优老师扮演的那个唯唯诺诺、紧张兮兮的一介草民吗?在救孤这件事情上,他到底是有没有固有的自私?

人,谁有勇气用自己孩子的生命,去换一个和自己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别人家的孩子,并且做的那么义无反顾,即便他是忠良之后,即便他血统高贵,可是别人家的孩子是一条性命,自己家的孩子就不是一条性命?以此换彼,换来换去,太不聪明,都是舍去一条人命,救了别人的,程婴是高尚;舍了自己的,难道就人道?今天看来不过是伪高尚和假人道。

岁月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岁月也带走了我们曾经的许许多多精神和信仰,任凭我们翻烂了所有的经史典籍,我们始终也无法想象程婴当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更无法琢磨出历史到底是一个什么玩意儿。因为我们已经变得不纯粹。

程婴所处的先秦文化,是一种壮士文化,每个生命的个体上都铭刻着悲情和壮烈的情绪,仿佛他们对自己、对朋友一点都不隐忍,暴躁地、亢奋地对待自己认为很合理的和很不合理的事情,在他们的数以千年的内心积淀中只有两个字:是和非,反正不是“是”就是“非”,处于中间的、让人纠结和矛盾那种介质在百家争鸣的初始阶段出现的还是很少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空间的结构渐渐的复杂起来,可是那种简单的人性还是依然占据了中国壮士的精神全部,并且延续的很绵延,在以后的几千年里,偶尔被人忘记,偶尔又一再的被人提起。

毫无疑问,今天京剧舞台上的程婴就是属于那种壮士,没有一丝犹豫和徘徊,他舍掉了自己的孩子和“士”精神的荣耀感,只是因为绝不能容忍“是”“非”颠倒,便要舍生取义的道德思维。这种思维是那么简单纯粹,可是我们已经阔别几千年了。

如果去剧场,看看青年京剧演员穆雨演出的《赵氏孤儿》,就可以知道陈凯歌老师的电影中是多么的没有“士”精神。这一点绵延了几千年的文化标志,穆雨会在翻腾变幻的水袖之中,在且歌且行的戏剧驿动中抒发的壮怀激烈。

【孤儿之谜】

孤儿的名字叫赵武,其实《赵氏孤儿》的剧本最早还有一个名字,叫《八义图》,意思就是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八个义士,这八个义士都为孤儿献出了生命,这八个人的身份和故事都不同,他们分别是:程婴的儿子、屠岸贾的家丁祖麑、金殿武士提弥明,庄姬公主的侍女卜凤、禁卫军首领韩阙、大臣公孙杵臼、还有为赵朔赴死的周坚,最后一位就是程婴了。这些人和故事看起来要比电影中丰富的多,也曲折的多。可见为了一个孤儿的活命,付出巨大代价的何止是程婴,这八个人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也有的是毫无关联的,由一个人引出另一个人,也不是每个人都和赵家的孤儿有联系,但是命运都全缠绕在,赵氏孤儿被转移出逃的惊险瞬间。瞬间,容不得思考,但是毅然决然做出生命价值的选择,也不是瞬间脑子发热的结果,终究是心有情怀。

信仰诞生情怀,情怀滋养信仰,在今天这样一个信仰匮乏的年代,人们更愿意去看纯粹的信仰和纯净的情怀,我们其实并不需要陈凯歌老师那种揣度着人生和生命意义的探讨,这是一个宣言:我们就需要这样一个简单的人和纯粹的信仰。

如果你去看穆雨,看他塑造的壮士,就会感激这种久违的信仰。因为迷失太久了。孤儿救下了,自己的儿子死了,屠岸贾杀完人走了,程婴看着自己的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忽然疯一样地抽泣起来,无声无语……这抽泣,只能看见他颤抖不已的肩膀,踉跄不堪的步伐,灵魂出窍一般地走下台。那个背影,一定令人终身难忘。

 【穆雨之谜】

四岁就登台的穆雨,从小就在京剧界被人当做神童一样簇拥着,见过他演出的人,对他表现出的一切感到敬畏。四岁演出《定军山》,五岁会演《击鼓骂曹》,八岁就已经演全出《赵氏孤儿》。这些让人们对穆雨的期待,完全超过一个成人对于孩子的全部想象,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不禁会问:这是为什么?

解释不了的就是迷,二十年过去,当你仍然执着于这个谜团的时候,穆雨早已经换了一个谜面,多少让人应接不暇。刘谦的魅力,也就是在于人们对他手里、身后似是而非的想象,揣度的结果不一定是真相。同样,穆雨的真相也是不可探究的。

穆雨扮演的程婴,从壮年到暮年,经历了生死离别,看惯了社会白眼,他忍辱偷生的活了十五年,他所珍惜的,不是自己的生命,也不是亲生儿子的生命,而是十五年后孤儿的报仇雪恨。杀了奸佞才是他心里最隐藏的秘密。

今天再看穆雨演《赵氏孤儿》,前面说的那个谜又缺乏新意了,今天的谜面是,穆雨告诉你,壮士也可以手无缚鸡之力,也可以是忍辱偷生的人,也可以是知识分子那种锦心绣口的文化人。慷慨赴死固然打动人心,忍辱负重同样让人心潮澎湃,一切相悖的故事和情节,为什么穆雨会给你解释的清晰合理,戏演到合理这个份上,一样是不可解释的谜。

也许你会问,二十四岁,哪里有如此的经历,又见过多少人生沧桑?你可知,穆雨的二十四岁,从艺生涯并不是那么简单和天真,充满豪气固然是年轻人应该的,但是沧桑之美,同样也会在穆雨的艺术生活中发生,这位京剧的神童,退却神秘的光环之后,辗转过复杂的人生际遇。凡是了解他的人,敢说他的精神熬煎并不比程婴少。

精神、艺术、生活交织在一起,没有痛苦就没有觉醒,没有痛苦就摸索不到艺术的真谛。坚守在自己挚爱的京剧舞台上,可以想像,并不是一件顺风顺水的事情。需要耐心、悉心、和隐忍,如果每个人都能顺利探索到京剧艺术的本质境界,那么京剧也不会在几千年中国文化积淀之下诞生出来了。有人说京剧的历史是二百年,何止是二百年呢?一部《赵氏孤儿》是用它诞生后二百年内的文化现象解释不了的。穆雨式的“壮士”也不是每一个演员都能够体味到的。

我说:如果你想了解穆雨和程婴这样的壮士,那么先脱掉你出席各种场合的西服革履,洗一个脱掉世间烟尘的沐浴,干净纯粹地走进剧场,什么也不想,只在那时而铿锵的锣鼓、时而深沉的哦吟中体味。也许,一瞬间你找到了谜底;也许,几千年也是一瞬。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