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与昆曲

听郭德纲的相声和周立波的清口,各有特色,不过自然还是更喜欢郭。但二者都是基本功很扎实的,无论是郭唱太平歌词,还是周的改编曲子都咬字清楚,虽无很明显的喷口却依然入耳,与每个字拖的不长也有关系。

其中一期立波秀请了个小提琴手,拉出一些熟悉的歌,只拉音就能让大家回味出歌词来,一方面是歌曲耳熟能详,心理暗示。之后的互动则随机让观众说吉祥话,他用小提琴模仿,这个就是依字记性谱曲啊。只不过节奏不必设计,观众已经给出来了,需要做的是把语言的声调调值翻译成相近的音高,这个还是需要一定的训练的。

其实也说明昆曲谱曲并不难,有好的耳音可以谱曲的人很多,只是想为昆曲谱曲,了解基本规律的人太少。就像许多手艺人的非遗,其实技术上都不难,稍微有些灵性的都能学会,差的是想学的人少......为啥?原因就多了去了。

许多有作曲才华的人或许只是谱谱顺口溜的屈才状态,却根本不知道可以稍加学习有潜力谱出好的昆曲曲子。

可见影响力,普及性,健康发展的金字塔型参与人员构造的重要性。。。但这是是急不得的,趋势也难阻挡,需要新的模式,虽然成功的概率较小,易走偏路。。。

正路需要创新的太难。既要保证原汁原味,又要增强其对现代人的影响力,甚至变成一小股子持续的潮流,吸引尽可能多的各路人才进入此领域,且依然不变其根本,这个上升的正向循环的形成要多少努力和机缘啊。

各路人士 平等,自由,客观的切磋和交流是关键。

把昆曲定性的,模糊的,古文化的术语通俗化,现代化,易于现代人理解的“翻译“工作是一个重要前提.

这样才能让更多受了西方音乐教育的人能理解昆曲的范式,套路,有可以交流的术语平台。现状貌似是各说各话,互相无法理解。你说喷口,腔格,板眼,别人不知道啥意思啊,虽然有差别,但也是可以基本对等翻译的。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