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老人组成的豫剧团唱遍全国

“已经唱了几十年,就是喜欢,那就接着唱下去吧。”78岁的徐家志坐在水泥石阶上,抽了口烟。7月10日晚上9时44分的长沙王府井百货门口,正是霓虹闪烁的时刻,美女如潮,人群如织。

徐家志连续唱了几出豫剧后,脱去了内黄外红的戏服,坐下来歇一歇。他们是一个4人豫剧团,平均年龄都在60以上。一路唱,一路玩。“我们去过一些城市,很多人认为我们是卖唱的,其实不完全,我们是真爱唱曲。”徐家志说。

说起会唱的戏剧,徐家志如数家珍,然而向他核实起戏名,他却不好意思地一笑,右手指在左手掌上比划着:“没念过书,不知道(怎么写)。”

豫剧团去过很多地方,一路唱,一路玩

来长沙,这回已经是第二次了。徐家志是4人组成豫剧团的团长。徐家志今年已经78岁了。“我唱曲的。”除了徐家志,63岁的女团员张彦芹也是唱曲的。66岁的韩青江和58岁的陈霞,一个是拉弦,一个是敲梆。

这个老艺人豫剧团,已经走过了广州、深圳、厦门、南京,“我们打算去更多地方”。一路唱、一路玩。

“《深圳日报》、《厦门日报》、《南京日报》都采访过我们。”敲梆的陈霞语气有些骄傲,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数着。然而,令张彦芹最为感动的还是在广州遇上的两个大学生。

满脸彩妆的张彦芹说起那段经历略显传奇:“那两个大学生跟着我们拍了两个月,什么都拍,连下个楼都拍。本来答应好清明节后给我们照片的,但我病了,就提前走了,再也没碰上。”张彦芹说完,两个原本摊开的手掌落到了膝盖上,头也跟着沉下去。不一会儿,她又抬起头补充道:“还是两个研究生呢。”

说起长沙游唱经历,徐家志说,“第一次来长沙时,选择了河西师大附近。”然而,那时大学生们正在放假,他们还遭遇了城管。“这次,我选择了王府井商业区,时间定在晚上6点到11点。”
退休老同事为爱好重聚,一起“出去转转”

没有上学,却直接进了当地豫剧团,在河南周口老家,徐家志这辈子的时间近乎都耗在了豫剧上面。2002年,徐却意外检查出自己患有心脏病,不得不离开了效力几十年的剧团。

赋闲在家的时间显得冗长而无聊,这和徐家志不安分的性情格格不入,而与他一同被清退的老艺人们也实在按捺不住没有戏剧的日子。

两年前的一天,他们又像往常一样聚在一起,却被一句“出去转转吧”引发了他们早已压抑的共鸣。四位老同事凑齐了两百多块钱,在周口当地购置了戏服和胭脂,买了火车票,就直接奔向不同的城市。“唱曲赚点生活费。主要是,去到很多地方,见识了很多。”

4人挤在25元一间四人间

从长沙五一大道旁的一个小道拐进去,再拐进去,是一幢老旧的民居被改造成最为简陋的旅馆。徐家志和他的豫剧团就住在这栋楼的第三层,一个25元/天标准的四人间。石质的楼梯并不宽,却分外厚重,没有专门的灯光照明,仅靠走廊上的余光才能看得清阶梯。徐家志左手把住扶梯,右手擎着马鞭,一步一步地缓缓上楼。

回到房间,徐家志从衬衫口袋里掏出香烟,一只腿收起、搁在床边,另一只腿则悬在床外,点上火,又抽了起来。身后简易的铁钉上,挂的是他中午吃剩下的饼和馒头——长沙的辛辣并不合北方人的口味。

韩青江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因为小儿麻痹,他并没有登台演唱的经历。“从小就喜欢拉弦,在家里练。”韩青江抱着手里二胡说。这把二胡,是他花500块钱在长沙高桥大市场新买的,每次放进包前,他总要擦一擦,然后再裹上一层软布。

“儿子、女儿其实都不让我出来,我年纪大了,他们不放心。”徐家志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只是他有自己的想法与追逐:“在家里很无聊啊,只有唱戏我才快活!”在徐家志看来,唱戏简直就是他的命,他甚至坚持认为,唱戏唱好了他的心脏病。“唱戏心情好了,并病就好了啊。”尽管这听上去天方夜谭,但看着徐家志笑成一条线的眼睛,你又不得不承认豫剧之于他的功效。

“我们唱《花木兰》、唱《穆桂英挂帅》。这些你们年轻人都知道,我们也唱些你们不知道的,像《刘备过江》、《朝阳沟》,让年轻人知道更多。”徐家志说,他还会继续唱下去。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