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年品赏黄梅戏

看戏已经成了一个老派的习惯,坐在观众席上,身边的人多年长,偶尔一簇一簇的中小学生要么是学校组织,要么是往专业戏曲表演路子上培养的特长生,少量的年轻观众,点缀着一些金发碧眼的洋面孔。

当戏曲渐渐从生活中淡出的时候,我们少了一扇窗口,了解另一种人生的窗口。也许我们苦于高昂的票价,生计重压之下难得闲暇,但在节庆假日之时,看一场戏,从自己平淡的生活中抽身,沉醉于另一种或惊心动魄或荡气回肠或古灵精怪的戏里人生,怕也是常葆生活热情的方式之一。戏里戏外互为观照,人生百态看不完、品不尽。

如果戏曲已经成了非主流的文化生活,那么京、昆剧应该算非主流中的主流,除了京昆,还有哪一种地方戏,让您愿意在家与办公室之外,别寻一处安闲地,静静观赏?

明快黄梅戏

关于黄梅戏的发源地,有人说在湖北,有人说在安徽,不怎么惹争议的说法说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因为黄梅戏来自民间,前身是采茶戏,很难准确界定唯一的源头。散落民间的采茶小戏演变为高台大戏,离不开邢绣娘,她把黄梅戏从黄梅县唱到了北京城,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被后人尊为黄梅戏鼻祖。

人们最为熟知的黄梅戏曲目有《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等等。尤其是《天仙配》,即使是在KTV包间里也总有人情不自禁的对唱一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严凤英、王少舫的《天仙配》被拍成电影后,对于黄梅戏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马兰、韩再芬等等名角儿在舞台和屏幕上的精湛演出也吸引了一些年青的粉丝。

黄梅戏质朴明快,较为活泼,人们能从戏中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清新,男男女女昂扬乐观的精神风貌。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