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黄梅剧《浮生六记》引热议

清雅黄梅剧《浮生六记》自演出以来,广受好评。虽演出之前,因本剧思维跳度大、演出人员少,主创人员都担心观众无法理解剧情,不能引起共鸣。但随着音乐响起、大幕拉开,台下观众和演员们一起进入角色,被剧中亦真亦假的情节、真真切切的感情、王二俞六的搞笑所感染,“刘国平和吴美莲唱的太好了,唱腔美、布景美、吴美莲老师人也美,我从来不知道黄梅戏这么美,今晚是陪奶奶过来看的,幸亏来了,真是不虚此行。”正值周末,在安庆大学上大二的学生如是说。

“‘回家’和‘沧浪亭’唱的太好了,估计一般戏迷是唱不了‘沧浪亭’的,刘国平老师的唱功果然名不虚传。我还喜欢沈复和芸娘游花灯会的那段,拿着扇子边唱边跳,有越剧的感觉,但唱的更有韵味,我好喜欢。舞美中有月亮的星空好漂亮,总得来说,这部剧让人耳目一新。”这位喜欢吴美莲的资深戏迷激动的告诉我们,“美莲姐这次的演出堪称惊艳,我们都觉得她突破和超越了以前的作品,感觉她演了这个之后,戏路越来越宽了。”

潘伟、丁飞所饰演的王二和俞六插科打诨推动情节的发展、让整部剧更顺畅,同时他们也是剧中线索人物,他们的存在让整部剧雅俗共赏。从观众席出场、剧中和观众互动、和喜儿合伙欺骗沈复,两人的台词也很灵动,每晚都会更改,偶尔也会临场发挥。演出也会根据观众反映,更改剧情和结局。为了让观众更易接受,主创人员可谓煞费苦心。

“同渡在夜海花船,演一段浮生六记。”清雅黄梅剧《浮生六记》台词唯美,国家一级演员刘国平、吴美莲发自肺腑的深情演绎,真挚动人,“我很喜欢沈复的《浮生六记》,一直是我的枕边书,今晚过来就是想看看改编的怎么样,我想一句话表达我的看后感‘唱功了得、台词了得’。”一位老先生用八个字极高也及真实的评价了黄梅剧《浮生六记》。

众所周知,黄梅戏素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而闻名,但黄梅剧《浮生六记》的大胆创新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黄梅戏,格调高雅、布景简单、唯美,服装华丽,作为“再芬黄梅·月演月精彩”大型展演活动3月份展演剧目,在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连演十场,广受好评,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但正如所有创新的作品一样,广受好评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争议和质疑的声音。
清代文人散文集《浮生六记》要改编为黄梅戏舞台剧,听到消息之初,业内专家及各地戏迷在期待的同时也会有各自的担心。沈复的《浮生六记》是夫妻之间的“闲情记趣”,清新缠绵的爱情散文改编成戏曲唱词是什么感觉呢?用什么线索来串联整个故事?虽早前已经改编为京剧,但传播面不广,很多人并不了解小剧场版的京剧《浮生六记》。具有“再芬黄梅”特色的黄梅剧《浮生六记》又会怎样呈现?戏迷的心情是“期待并担心着”。十场结束,戏迷对这部剧有什么看法?大家对黄梅剧《浮生六记》的评价又是如何褒贬不一的?

一、相比于一般黄梅戏,格调过于高雅,艺术手法过于前卫。

“有不少地方的唱词写得过雅了,连我这个学文科的大学生都要思索一下才能理解意思。”一名“缘来有戏”的网友看完演出在一个帖子上这样写道,“黄梅戏还是要坚持雅俗共赏的风格才好,因此建议对某些过雅的唱词做适当修改,可以适当白话一点。”有观众反映,有些台词过于典雅、过于文言,如果不是看舞台两边的字幕,都无法理解演员在唱什么。一位主创人员认为:“这部戏格调偏高雅,更适合在文化市场比较繁荣的城市。如果在北京、上海的高校演出,或者在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中宣传,应该比现在演出效果要好。”

“如果不是王二、俞六用安庆话搞笑台词在剧中的插科打诨,调和了这部戏的格调,这部戏就显得比较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一位就读于安庆大学黄梅戏专业的大学生说。

“这部戏的艺术手法颠覆了传统黄梅戏舞台表现手法和叙事方式,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比如说‘戏中戏’、运用哲学手法阐释‘家’和‘爱’,这对于黄梅戏来说太过前卫,也没有传统剧中的分幕。剧本和戏词如果更精细的打磨,效果会更好。”一位堪称专家级的观众写下了这样的剧评。

二、故事情节不强,知识分子看不过瘾,老年人看不懂。

“我陪妈妈来看戏,本以为是老年人看的。没想到我看的很起劲,妈妈却抱怨说看不懂。”由于故事情节不强,剧中“戏中戏”的片段让部分观众云里雾里,导致一些老年观众无法理解透彻剧情,中途离席。国家一级演员、本剧项目负责人兼主演刘国平表示:“这部戏是一种崭新的表现形式,我最害怕的就是观众不认可。”刘国平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据剧场服务人员介绍,本次演出是目前艺术中心所举办的所有黄梅戏演出中,观众离场率偏高的。

“我觉得结尾过于仓促了,沈复和喜儿去了仙山,王二和俞六这两个小混混怎么突然能体会到‘升华’呢?紧接着就剧终了,时间太短了,看的不过瘾。刘国平老师和吴美莲老师的唱功太厉害了,《回家》和《沧浪亭》那段足以表现他们的唱腔功底。虽然《回家》这一段有很深的哲学意义,但我不太喜欢那段,感觉在整个剧中有点突兀,而且旋律跟黄梅戏相差甚远,倒像现在的流行歌曲。吴美莲老师的两段独唱,唱的是没话说,而在感情的投入上,还有所欠缺,没有带我真正的入戏。不过吴老师这次的表演已经进步很多,期待她能更好的发挥。”资深戏迷王某眼中的《浮生六记》是这样的。

四、舞美过于简单、朴素。

“这戏的舞美似乎跟作者形容芸娘一样:‘通体素淡’。舞台上只有三块景布,快到结尾时,换了一次。色调也比较单一,只有蓝色,跟《徽州女人》等一些大作舞美的差距还是颇大。”这位观众如此评价此剧的舞美,“舞台上两把白色的椅子略显突兀,而演员直接在舞台上换装也让我们有些不习惯。”

五、演员少,全剧不“热闹”。

“整部剧1小时40分钟,就四个人演,有些单调,没《五女拜寿》好看。”这位观众因为看了2月份《五女拜寿》的演出而再次来到艺术中心看戏。他说,“全剧就一生一旦和两个丑角,如果不是那两个丑角台词还蛮搞笑,确实比较枯燥,与传统剧的风格差异颇大。上个月的《五女拜寿》我看了两场,怎么都看不厌。”

《浮生六记》作为“再芬黄梅”新编剧目,首演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赞誉、批评声均不绝于耳,主创团队、演员们对此都感到既欣慰又有压力。这部剧的艺术总监、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老师则表示:“新创作的艺术作品有争议是好事,说明它的艺术魅力让观众愿意认真观赏,愿意去思考、比较、评价,这已经是一个成功之处了。有争议才会让我们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打磨出观众更爱看的作品。戏好不好看,观众说了算,我们非常感谢一直关注我们的戏迷和观众。”

清雅黄梅剧《浮生六记》剧照(一)

清雅黄梅剧《浮生六记》剧照(二)

清雅黄梅剧《浮生六记》剧照(三)

清雅黄梅剧《浮生六记》剧照(四)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