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提议借鉴东北二人转打造陕西对口戏

东北“二人转”的表演形式为一丑一旦、用东北方言连说带唱,同时夹杂扮、舞、绝活等。

我觉得,陕西完全可以借鉴东北“二人转”的表演,通过对其进行适当改造、最终打造出一个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新的文艺表演形式,比如可名之为陕西“对口戏”(“对口戏”系从以前流行的曲艺形式“对口词”化用而来,金戈为叙述方便,权且如此命名。有识之士不妨思考一番,若有更合适的命名则可取而代之),以示与现行东北“二人转”在叫法上的区别。

我构想的陕西“对口戏”所包含的要点有:

一、陕西“对口戏”的表演形式为一生一旦或一丑一旦的对口说唱,演员表演时可根据需要“跳入跳出”。

二、演员的表演动作、功法等,可从秦腔及其它陕西地方戏曲中搬用,也可借鉴东北“二人转”表演中的一些形体动作。

三、演员的说、唱皆用陕西关中方言发音,唱词的辙韵要求与陕西戏曲唱词的辙韵要求保持一致。

四、为“唱”伴奏的乐谱、曲调,可从眉户、弦板腔、碗碗腔、线腔等伴奏音乐中挑选出一些节奏较快、简单易学、便于推广普及的曲谱使用。此外,还需新创作一些曲调以适应演唱需要。这里要说一点,秦腔乐谱中的极少部分应该也可以使用,但大多数秦腔乐谱怕是不适合的,因为秦腔音乐多数节奏慢,且难学、不易普及推广。

打造陕西“对口戏”的前景分析:

一、陕西“对口戏”不可能像东北“二人转”一样叫响全国。主要的原因是,陕西方言与东北方言相比有先天不足,东北方言发音接近普通话、易于被全国很多地方的人听懂和接受,而陕西方言则不然。

二、陕西“对口戏”在陕西甚至整个西北五省叫响还是大有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演出的语言为陕西乃至西北的老百姓所熟悉,不存在听不懂的问题;原因之二是,和“二人转”一样,“对口戏”具有娱乐性、节奏快等特点,比秦腔戏更容易吸引中年以下观众观看,也因为简单易学而比秦腔更容易遍地开花、形成燎原之势。原因之三是,“对口戏”兼具了戏曲和曲艺的双重特点,原来分别服务于戏曲和曲艺的两大类演员都可参与“对口戏”的表演,即可通过演出“对口戏”把戏曲人和曲艺人两股力量整合在一起。同时,原来分别属于戏曲和曲艺的观众,也都应该有兴趣合拢于“对口戏”的演出台下。人常说团结起来力量大、众人拾材火焰高,我乐观地预计,若推行得好,“对口戏”的发展前景极有可能好过秦腔。
打造陕西“对口戏”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财政及舆论宣传的支持。
二、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对编剧、音乐设计、导演、排演、演出、推广等工作进行领导、统筹、协调。这里面编剧和音乐设计最为重要,特别是剧本编写乃重中之重,否则后面的所有工作都无从谈起。窃以为,应组织体制内编剧及广大业余编剧共同为“对口戏”创作剧目本子,此工作要常抓不懈,以保证剧本源源不断地供给。

总之,金戈个人认为,打造陕西“对口戏”是十分必要的,必要性体现在目前陕西无论是传统的戏曲还是曲艺都是在低谷徘徊,迫切需要异军突起、尝试用新的艺术形式为陕西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打造陕西“对口戏”也极有成功之可能,这一点上文已做分析;打造陕西“对口戏”所需要的条件我们目前也是具备的,无论是编剧人员、音乐设计人员,还是演员,我们都是不缺的。既有尝试必要,又有成功可能,人力资源等必备条件亦能跟上,我觉得有关管理部门应该拍板定案并领导实施,促成“对口戏”这一艺术形式在陕西开花、结果,在西北繁荣、光大!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