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个大“舞台”黄梅戏想不火都难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安庆一度出现了黄梅戏之乡看不到黄梅戏的怪现象,黄梅戏人才“后继无人”论,甚至一度在网上炒的沸沸扬扬,在“唱响黄梅戏,打好徽字牌”的背景下,不少人关心:黄梅戏唱响了吗?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黄梅戏是安庆的品牌,人才并不缺少,不过缺少“舞台”。

黄梅戏在练“内功”

朱读稳说,黄梅戏是安庆的品牌,是先进大众文化的重要品牌,可以说无论是省委、省政府,还是国家,都高度重视黄梅戏的发展,最近几年,安庆市在黄梅戏发展上深做内功,黄梅戏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好机遇,黄梅戏产业有利可图,前景广阔,已经成为安庆的名片。

特别是最近几年,安庆黄梅戏在全国声名远播,此次全国两会期间,黄梅戏在国家大剧院连续上演,这是地方剧团第二次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今后,安庆将采取多项措施,利用现代化手段,创新黄梅戏表演形式,力争让其永葆青春,唱响全国。

安庆不缺“黄梅人”
各界较为关注的是黄梅戏人才断档问题,此前,来自社会的舆论感叹,目前黄梅戏后继乏人,除了一两个有影响的名人外,现在已经很少有让人一口叫得出的名演员了。那么安庆黄梅戏到底缺不缺人才?对此,朱读稳回答“不缺少”。

朱读稳透露,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庆黄梅戏已经走上产业化的发展道路,黄梅戏可持续发展根基很深,比如,在高校开设了首个黄梅戏本科班,同时利用各种载体培养和发现人才,可以说,安庆从来不缺黄梅戏人才。

“舞台”大些就能红

朱读稳说,虽然有人才,但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够,所需的舞台却非常有限,进而限制了黄梅戏的做大做强。实际上,近年来,中国黄梅戏之乡正在稳步发展文化产业,比如成立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黄梅戏专题博物馆。此外,安庆也尝试在黄梅戏市场化运作上进行探索,对东北的二人转,刘老根舞台等,朱读稳明确表示,可以借鉴,当然更需要创新,假如安庆黄梅戏市场化尝试顺利,安庆必将迎来黄梅戏表演市场的春天,那时,黄梅戏想不热都难。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