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黄新德:戏曲接地气就死不了

中秋之夜,黄梅音乐剧《贵妇还乡》在海口市人大会堂唱响。毒奶粉、地沟油、校车事件等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乖乖个隆叮咚”之类的时尚台词出现在音乐剧中,令现场观众在捧腹大笑,同时又耐人寻味。演出结束后,该剧的主角、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琼与黄新德接受了商报记者的专访。

谈戏曲创新 将骑马舞搬上黄梅戏舞台

9月19日,黄梅音乐剧《贵妇还乡》在海口市人大会堂上演。该剧讲述的是曾遭遇情人抛弃的女人在发达之后携带巨额财富和满心仇恨荣归故里,并用10亿美元演绎了一场史上最昂贵的爱情复仇的故事。

与传统黄梅戏不同,该剧采用音乐剧的形式,同时又以地道黄梅唱腔为主,并切合当下校车、毒奶粉、地沟油等社会事件,现实感强。此外,集体踢踏舞为该剧增添了别样风情,而流行音乐《最炫民族风》《妹妹你大胆往前走》《江南Style》等也在剧中被改编成切合剧情的新歌曲。另外,传统黄梅戏经典桥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也由原来的情意缠绵被改编成充满了懊悔和仇恨的新曲。

剧中,最令现场观众觉得“好玩”的莫过于改编自此前火遍全球的歌曲《江南Style》的《黄梅Style》。《黄梅Style》依旧保持原歌曲的曲调,同时,演员们也将骑马舞搬上舞台。

说起这部别开生面的黄梅音乐剧,吴琼表示,该剧改编自瑞士著名剧作家迪伦马特的同名代表作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中国化”的改编。比起传统黄梅戏,该剧在表达形式上更音乐剧化,也更自由。

用音乐剧的形式来演黄梅戏,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创新。吴琼在演出班子上也下了功夫,除了在黄梅戏界德高望重的黄新德,吴琼还大胆启用新人,其所选的年轻人来自舞蹈、声乐、音乐剧等不同专业,几乎无人有黄梅戏功底。而此剧,由于有这些年轻人的加入,也使得舞台更加充满活力。

谈戏曲传承 用“时尚包装”吸引年轻人

此前,《贵妇还乡》曾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进行演出,并受到公众一致好评,轰动一时。此次在海口的演出也受到椰城市民的热捧。在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边走边兴致勃勃地议论:黄梅戏还可以这么演呀。

在戏曲面临“老龄化”的今天,《贵妇还乡》却“意外”地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贵妇还乡》的成功,引出这样的问题:戏曲如何才能抓住年轻人的眼球?如何才能保持戏曲“长生不老”?

“任何一种事物,如果不发展,不和当下接轨,那它离死也就不远了,戏曲更是如此。”吴琼表示,选择当下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材,更容易让观众走进剧场。正如《贵妇还乡》,它是一出中西合璧的戏,它以一种非常时尚的表达方式,来探讨人性的底线,探讨金钱下的人性弱点。

吴琼分析,年轻人不喜欢戏曲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总觉得戏曲和自己的生活相离太远,和自己接触的艺术相离太远。吴琼此次进行了大胆创新,将传统戏曲与音乐剧相结合,塑造一种全新的戏曲表现形式。吴琼认为,这样的一种尝试,就是让年轻人感觉到一种亲近,让他们愿意走进剧场,然后慢慢欣赏到黄梅戏优美的唱腔旋律。
谈戏曲改革 “与其等死,不如突围”

说起传统戏曲,黄梅音乐剧《贵妇还乡》男主角、知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说,在人们心中,戏曲是保守的,是传统的,但是实际上,戏曲一直处于变革之中。

“过去,戏曲是高台教化。”在黄新德看来,过去,人们主要通过戏曲进行人生理解、累积经验等,但是现在,人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接近,故而不再需要通过看戏进行教化。也因此,戏曲对于人们的吸引力不再如过去那样强烈。“戏曲,与其等死,不如进行突围。”

说起戏曲“突围”之路,黄新德以黄梅戏为例介绍道,黄梅戏在众多戏曲中,历史短、家底薄,这是其软肋,但是同时也成为其发展优势。正因为其有软肋,所以才需要学习、借鉴其他剧种,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黄新德认为,戏曲的未来在于年轻人。而作为传统戏曲,要抓住时代的脉搏。在操作上要紧接地气,不能游离于时代之外。“要接受批评和意见,不能坐以待毙。”黄新德补充说,“黄梅戏来自草根,只要接地气就死不了。”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