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英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郑淑兰

记者:郑老师好!你从事黄梅戏艺术工作几十年,虽然已经退休了,听说您还经常上台演出,还热心地辅导青年演员,是这样吗?对此您有什么感想呢?

郑淑兰:我从13岁开始学戏,在黄梅戏的舞台上工作了整整42年,对黄梅戏有着深厚的感情。人虽然退休了,情还在舞台上,有时候做梦还在演戏哩。所以,团里有特殊演出时需要我唱一段,我还是很乐意。对于这些青年演员,他们需要我帮助他们排排戏,为了黄梅戏能有更好的发展,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演员,我认为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记者:听说《银锁怨》这个戏唱进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你作为这个戏的主演,能和我们谈谈当时的情景吗?

郑淑兰:1988年《银锁怨》奉调进京演出,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北京军区礼堂、中央戏剧学院、长安大剧院演出时,得到了中央领导和首都观众的高度评价。《银锁怨》是县黄梅戏剧团在80年代创作并演出的大型现代黄梅戏剧目。该剧从创作、排练、修改到演出成功,经历了十年的艰苦磨练。《银锁怨》代表湖北省参加中国首届艺术节,在武汉连演6场。反响强烈,轰动江城。得到了中央文化部、湖北省委领导和组委会的表彰,得到了全国著名艺术家常香玉、红线女、胡之凤、等老艺术家的肯定和赞扬。时任中央文化部副部长的周巍峙先生在观看《银锁怨》后挥笔题词“更觉良工心独苦,雏风清于老凤声。”也是因为《银锁怨》,省委作出了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决定。

记者:如今整个戏曲市场显得有些不景气,您作为老一辈艺术家,对我县黄梅戏事业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郑淑兰:其实还是有很多观众喜欢黄梅戏,黄梅戏的兼容性非常强,它不是古老得已程式化的剧种,东西南北的观众都能接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出戏出人才,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努力不够,那还有下一代,应该会越来越好。2009年县委县政府专门招收了一批学员送到黄冈艺校黄梅戏专班学习黄梅戏,这些优秀的学员现已活跃在英山的戏曲舞台上。人才的培养将为我县黄梅戏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我一直为黄梅戏人才匮乏而忧心,所以我非常高兴出任特聘教授,培养接班人。

郑淑兰 1946年生,女。湖北英山人。1962年毕业于安庆市黄梅戏学校。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主演过《女驸马》、《天仙配》、《碧玉簪》、《罗帕记》、《三世仇》、《江姐》、《龙江颂》、《党的女儿》、《银锁怨》等180多个剧目。其中《罗帕记》、《天仙配》、《银锁怨》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湖北省电视台拍成艺术片在全国播放。《人民日报》曾以《黄梅新曲动人心》为题介绍其事迹。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