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回家》传递台湾老兵思乡情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老兵的事迹和生活境况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大型现代吕剧《回家》讲述了山东籍台湾老兵一生不忘故乡的感人事迹。这部吕剧已经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将在本月11日迎来首次修改后的验收演出,之后,《回家》还将在济南以及全省范围内进行一系列巡演。记者杨洁

感动:地方戏传递台湾老兵思乡情怀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秉涵的故事并不陌生,现代吕剧《回家》就是根据台湾籍老兵高秉涵的一生经历改编而成,而目前,国内戏曲中以地方戏形式写台湾老兵的题材并不多见。《回家》讲述了山东籍台湾老兵函子及战友们对故土和亲人思念的强烈情感,由于回归家乡无望,战友们约定死后将骨灰运回故乡安葬。函子毅然承诺下送归战友骨灰的使命,年复一年捧归战友灵尘,先后背送回一百多个骨灰坛,一了战友心愿。

几年前,时任山东省吕剧院院长、现任山东演艺集团董事长的段雨强无意中看到了关于高秉涵事迹的新闻,由此萌发了将故事搬上舞台的想法。
虽然有了想法,接下来的策划更为艰难。为了力求达到理想的舞台效果,山东省吕剧院邀请了国家一级编剧刘桂成担任编剧,以及刘桂成的老搭档,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担任导演,著名作曲家栾胜利担任作曲,这也是继曾获得众多荣誉的大型现代吕剧《补天》之后,刘桂成、栾胜利、卢昂三人的再度联袂。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编剧刘桂成和作曲栾胜利亲赴台湾,与高秉涵面对面交流,为日后创作积累了丰富资料,也加深了对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并根据戏曲艺术的创作规律对生活和人物进行了典型化的创造,所以呈现在舞台上的形象确实做到了比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具有普遍性。

2014年3月份,《回家》 首次公演,受到了泉城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据山东吕剧院工作人员介绍,同年5月份,该剧还参加了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作为山东唯一入选剧目,受到广泛肯定,高秉涵先生也亲自从台湾飞到北京观看了演出。
创新:跨界融合,大胆起用新演员

为了达到最理想的舞台效果,《回家》 的主创在传统吕剧舞台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的电影、话剧等元素。按照剧情,《回家》需在“过去”和“今天”长达50年的时间跨度中进行转换,“有三个地方比较难把握,空间切换多、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广。因此,在舞美样式上不能太虚也不能太实。所以我想运用转台来做两个空间的融合。一个是皂角湾的场景,另一个是台湾。同时,它又代表了我们海峡两岸是一体的。在舞台形象来讲,它们是山的两侧,但是背靠背又过不去”,导演卢昂详细介绍了《回家》的舞台传递风格。

此外,卢昂还运用了很多电影化手法来增强舞台表现力,如在剧中加入了“叙述者”高秉涵的虚化形象,以强调诗化意境、浓郁乡情。“在整个舞台的表现上,由于转台的运用使这个戏的假定性有更大的彰显,这种诗化或者电影化和意识流的手段在这个戏里得以结合,形成高度假定性的诗意化的风格”,卢昂说道。

除了舞台上的反复斟酌推敲,在演员阵容上,《回家》大胆起用了一批年轻优秀演员,不仅为该剧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为众多年轻演员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最后,卢昂再次强调了《回家》的创作缘起:“没有离家太久的人,是体味不到思乡的苦痛的。故土意识、家园情怀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世界上没有一个强大的民族不拥有这种品性和情怀的。或者说,一个强大的民族和国家,必须永远拥有并保持这种强悍的故土意识、家园情怀。”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