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节开幕表演:舞姿背后是文化的交流

舞蹈节开幕表演:舞姿背后是文化的交流

       在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式上的舞蹈节目中,《情姐下河洗衣裳》是一个具有南方风格的舞蹈,虽然只有短短的3分钟,可在编排这个舞蹈的时候,导演和演员们却花费了千百倍于演出时间的功夫。
  “我们新疆学习舞蹈的学生更熟悉的是新疆民族舞。而这个舞蹈风格不同,在把握上有相当的难度。”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王泳舸介绍说:“本次舞蹈节开幕式新疆艺术学院有164名学生参加了8个节目的演出,每个舞蹈初排就3天。因为60%的参演学生都是少数民族,为了学好江南舞蹈,老师不仅从动作上分解教学,而且要花大量的时间为学生们讲解江南舞蹈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人物性格、道具的使用等,学生回到学校后再继续排练,现在导演看到我们的学生演出的江南舞蹈都比较满意了。”就算是比较熟悉的新疆舞蹈,比如《黑走马》,由于请来的内地编导编排习惯和切入点的不同,在没有很多动作的情况下表现哈萨克族男性的特点,这对新疆演员都是一种挑战。
  而对新疆艺术学院的学生来说,王泳舸认为“排练虽然辛苦,但学生们学到的和付出的应该是成正比的。”对于这一点,学生们也都有自己的话想说。
  永迪是新疆艺术学院09级舞蹈编导班的学生,在舞蹈《梦忆江南》的排练中,她发现编导在编排舞蹈之前会把编导构图先讲解一遍,让演员心里先有一个大概的构图。“这对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二度创作非常有帮助。”永迪说:“我能跟这些国家级的编导学到很多编排手法和舞蹈风格。”让08级表演系的波塔印象最深的舞蹈是《饮酒歌》,“这是欧洲风格的舞蹈,开始的那场舞编导只讲了走位和大概的结构,没有规定动作,全靠自己体会,用感受转化成动作。”她说:“刚开始感觉很尴尬,不会动作,只能看别的演员。后来我不仅在舞台上找感觉,还向电影借经验。”这样的表演经验对波塔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提升。作为09级舞蹈教育班的学生,魏雪迪关注的是舞蹈老师们教学方式的不同,有的老师注重表演,有的则注重细节。她说,等她走上舞蹈教育岗位时,要试着将这两种方式结合。“我们舞台经验少,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大型活动,尤其是还能跟国家一、二级演员和编导同台,虽然压力很大,但更多的是荣幸。我们一定会好好表现,为学校、为新疆争光。”这几位90后七嘴八舌地说着,但是想表达的都是同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
  一场舞蹈盛宴,带给新疆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有文化上的交流融合。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