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山水四家:巨然画选 秋山问道图(百幅中国名画)
秋山问道图
五代 巨然 秋山问道图 绢本墨笔 165.2×77.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山问道图》是一幅秋景山水画,主峰居中显示出五代宋初的典型构图法。此图上部一峰高耸云霄,中部两山合抱,山麓溪畔,曲径通幽,山中林间有茅屋数间,主客端坐于堂,点出了“问道”的主题。山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土复石隐,圆浑厚实。山顶多“矾头”,坡石用长、短披麻皴描绘,不求奇峭而显得平和凝重。山体用淡墨烘染,而于山石之凹处以浓墨、焦墨点苔,以显现江南山水之湿润郁秀、生机流荡。笔性温和,不装巧趣。这就是董源、巨然在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用以描绘“淡墨轻岚”的江南山水的一整套“皴、擦、点、染”的技法。而巨然较之董源,除了在构图上汲取北派山水之密林重山,层次井然外,其笔墨也趋于粗放,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尤擅长用粗重的浓墨秃笔点苔,更彰显江南山水之植被茂盛。巨然身为僧人,其画中也处处透漏禅机,所谓“澄怀观道”也,董源《龙宿郊民图》中描绘的生民群戏群舞的场景不复再现,代之以孤独、空寂、萧瑟,幽僻的意境。此图以“秋山问道”为名,一径曲折而入,深山之中独此一家,不知何处来客,向隐居的高人“问道”,令观者肃然感觉到场景之超尘脱俗、幽深静谧,感觉到禅宗宣扬的清澈澄明的禅心与空寂温静的大自然的融合。巨然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僧人大画家。
巨然山水
巨然 溪山兰若图
绢本水墨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巨然 层岩丛树图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藏
巨然 茂林叠嶂图
巨然 雪图 绢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巨然 万壑松风图
绢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藏
五代南唐 巨然
萧翼赚兰亭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五代南唐 巨然
溪山林薮图 轴
台北故宫藏
巨然 秋山问道图
绢本墨笔165.2×77.2
台北故宫藏
巨然 山居图 绢本墨笔
日本阪斋藤氏董藏
传巨然 秋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巨然 湖山春晓图 223×87厘米
绢本设色 美国大都会艺术馆藏
巨然 秋山问道图 绢本墨笔
165.2×77.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巨然:扩展董源水墨山水画风的门人
巨然其籍贯一作建业(今江苏南京),一作钟陵(今江西南昌)。可以确定的是,巨然是“受业于本郡(指今江苏南京)开元寺”(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大约在这个时期,巨然成为董源的门人。
北宋开宝八年(975),宋太祖赵匡胤灭南唐,后主李煜被掳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南唐翰林图画院自然解体,不少画院画家被胁迫到汴京,在宋朝的翰林图画院里供职,如徐熙之孙徐崇嗣、董羽等。巨然在这种情形下从建业来到京师,居开宝寺为僧。他画名鹊起,曾为度支蔡员外作《故事》、《山水》二轴,画中“古峰峭拔,宛立风骨;又于林麓间多用卵石,如松柏草竹,交相掩映,旁分小径,远至幽墅,于野逸之景甚备。”(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又在宋朝的最高文化机构学士院北壁上绘制壁画,被当时的文人传为美谈,并赋诗颂之。巨然在北宋期间,为谋求在北方的艺术地位,不得不效法李成之作,如仿李成的寒林山水,在构图和笔法上都略异于董源,但意趣仍是江南画。巨然的画艺远不及董源广博,专以山水为长。
巨然山水的构成,虽出自查源,但自成一格。以现存传为巨然的山水画为证,他喜作竖式构图,可能是宋初北方山水画多立轴的缘故。他的山水,于峰峦岭窦之外,下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等。画中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爽气情人。这些表现内容与董源之作大体相近。不同的是除了巨然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外,还在于巨然的笔墨与董源相比,趋于粗放,多不作云雾迷蒙之景,但画中散发出浓重的湿润之气却不亚于董源。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
北宋《宣和画谱》著录了御府珍藏的一百三十六件巨然之作,几乎都是山水,基本保留了董源的山水画主题。现存的巨然画迹全无名款。画上署款,起于北宋,五代绝少,断为巨然之笔,系因循旧说。作为巨然的画风,《万壑松风图》轴、《秋山问道图》轴与史载最为接近,两者笔迹亦相去不远,其次是《山居图》轴。由于巨然的艺术活动地跨南北,画风有异,在传为巨然的山水画中出现了两类不同的画风。其一是《层崖丛树图》轴、《萧翼赚兰亭图》轴和《溪山兰若图》轴等。这些古画在不同程度上掺杂了北方山水画的造型、构图及笔墨,可推演出巨然在北方的艺术面貌及其对北方传人的影响。其二是《溪山图》卷,仍然保留了江南水墨山水的风韵。这两类古画,确定何者为巨然真本,尚缺直接的论证依据。但可以确信,多系宋代高手之笔,可作为宋代巨然传派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