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表演艺术家张桂凤
张桂凤,1922年11月13日出生于浙江萧山县坎山镇。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936年6月,张桂凤入嵊县招龙桥科班学戏,拜袁曾灿为师,工老生,兼习小生、花脸,因勤学苦练而冒尖。出科后参加越明舞台,演出于绍兴、金华、兰溪、常山等地,名声初扬。参加月月高升舞台后,向徽班出身的邢胜奎师傅学习武功基本功,演出了武戏《关公显圣》和功架戏《包公打銮驾》等剧目,打下能文能武的功底。
1941年,张桂凤到上海,在东安越艺社任头肩老生,拜绍剧名演员筱芳锦为师,学会了《二堂放子》、《斩经堂》等绍剧。1942年转到袁雪芬从事新越剧的大来剧场演戏。1943年流动演出于上海、杭州、嘉兴、湖州一带。1945年加盟雪声剧团。在1946年演出的《祥林嫂》剧中,突破老生行当,出色地创造了卫癞子一角,蜚声越坛。1947年,她参加了上海“越剧十姐妹”为筹款创办实验剧场和越剧学校联合义演《山河恋》的活动。继而加入范瑞娟、傅全香领衔的东山越艺社任头肩老生。
1949年上海解放后,张桂凤进入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上海市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1950年随团赴北京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1951年参加国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扮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公远,获演员二等奖。1953年投入彩色越剧艺术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拍摄。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扮演《打金枝》中的唐皇,获演员一等奖。1955年转为上海越剧院主要演员,曾赴民主德国、苏联和朝鲜演出。1990年与范瑞娟、吕瑞英、陆梅英一起,携带《打金枝》等节目,参加中国民族艺术代表团,赴联邦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五国演出。
张桂凤组织唱腔的能力很强,能根据人物感情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曲调、板式,使唱腔富有新意。如《凄凉辽宫月》第六场中道宗猜疑皇后时唱的“一石投水激波涛”这段“弦下腔”,以尺调式、正调式、北调式、自由式的“弦下腔”混合组成,旋律丰富,节奏多变,唱腔深沉、粗犷,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运腔又十分细腻。《李娃传》中的“训子”吸收了绍剧的音调,充分表现出人物激愤的情绪。
她创腔时善于根据塑造不同行当、不同个性的人物的需要,采取不拘一格、移花接木的方法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音乐素材。《凄凉辽宫月》中道宗唱的“眼前丽人赛观音”这段唱,根据这位骠悍人物的特点和具体情境,吸收借鉴了绍剧的“平阳调”因素;《祥林嫂》中卫癞子的“东南西北全走遍”这段唱,根据人物不务正业、四处游晃的特点,继承运用了越剧早期的“平板”唱腔。这样做既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又使唱腔富有地方色彩。
张桂凤的传人有王金萍、董柯娣、章海灵、费禄姣、乐彩珍、张国华、张承好、吴群等、周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