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玉亭(郭雨顺)
06-02
反馈
盖玉亭,男,京剧武生。原名郭雨顺,生在北京一个极为贫困的家庭里。祖父以给人家挑水为生。父亲郭维元是个人力车夫。母亲则每天在街头替人家缝缝补补苦度光阴。
郭雨顺的叔叔郭喜庆是北京富连成科班的头科学生。雨顺七岁那年,家中无力抚养,也把他送进富连成学戏。雨顺生在贫寒人家,小小年纪也不知什么礼,入科的头一天,刚练完功,已到开饭时候,伙房师傅把饭菜抬了上来,早已饿得前心贴后心的雨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跑过去就狼吞虎咽吃起饭来。老师一见,这还了得,如此犯了大忌,就因为“抢饭”,雨顺被革除回家。
父母把雨顺带回家又急又气。多一张嘴,多一份负担,经过一番教训,雨顺二次来到富连成。这次雨顺谨记父母教诲,练功在前,吃喝在后,不招灾,不惹事。谁想一天早上刚天亮就被老师的藤条打醒,原来是自己身边的同学在半夜里逃跑了。老师责问他那个师兄跑到哪儿去了?雨顺说不知道。老师便不由分说把他劈头盖脸痛打一顿。雨顺又委屈又生气,以致被打急,张嘴骂了老师一句。徒弟敢骂师傅,大逆不道,为此,雨顺二次被科班革除。雨顺挨打是冤枉的,但为了生活,父母含泪托其叔叔喜庆再次把他送进富连成。这次三进科班总算踏实了,雨顺也有了行当,学文武花脸。该着他与富连成无缘,没过几个月,由于孩子们睡的是又潮又湿的地铺,雨顺渐渐生了一身浓疮,每天疼痛难忍,科班只好告知家里把他接回。等雨顺的疥疮养好之后,再进富连成也没那么容易了。此时,海参威(今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来人邀郭喜庆等人去演出,父母便把雨顺交给喜庆,取艺名月楼,叔侄很快踏上了北去的征程,这年他才九岁。
海参威有个由俄国人开办的小科班,班主是中国人叫张殿华。郭喜庆一行人到此以后,便把月楼写给了小科班学戏,喜庆除演出外,也在科班里教戏。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科班解散,郭喜庆只好带月楼坐上狗爬犁离开海参威。
叔侄来到三岔口(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这里有个女武生,丈夫在电厂当电工。女武生一看月楼长得很精神,便与郭喜庆商量把月楼写给她做徒弟。郭喜庆本来带着这个侄儿就感到累赘,所以慨然应诺,并向女武生夫妇索取了二百块大洋的酬金。他拿到钱后,便终日出入于赌场,过他那“快活”的日子去了。从此,月楼随女师傅改学武生。女武生教徒很严厉,这倒使月楼在少年时代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月楼跟随女师傅不到三年,一次练功不慎,竟把腿摔折了。女师傅很婉惜,无奈,派人把郭喜庆找来,将月楼交还给他。月楼在三岔口的三年学艺生活就这样结束了。随后,郭喜庆又把月楼带到了哈尔滨。这时的月楼已能上场演一些角色了。郭喜庆嗜赌成癖,为了赌钱有本,他又把月楼以三百块大洋写给了当地戏班的李大麻子,期限三年。李大麻子收下月楼有两个用意,一是想把月楼当作摇钱树,演戏给他挣钱;二是还可以给他当仆佣,为他端屎端尿、干些家务。月楼在李大麻子家除去练功外,还得当使唤小子,起早睡晚服侍主人的一家,稍有不到,就要挨主人的打骂。时间没过多久,可巧有个北京人,看到月楼在此受罪,回到北京后告诉了月楼的父亲。郭维元心急如焚,于是变卖了家中仅有的生活用物,登车直奔哈尔滨。郭维元找到李大麻子,请求把孩子领回去。李大麻子哪里肯干,言说期限未到,不然就退还三百块大洋。郭维元被逼无奈,只得哭诉于街头。一天,偶然一位北京籍的邮电局长路过,对郭维元的困苦十分同情,在他的协助下,郭维元告到法院,请求从李大麻子处领回孩子。法院判处倒也公允,责令李大麻子将月楼交给其父带回。正当月楼与父亲庆幸团聚的时刻,又有人来告:李大麻子父子对法院判决不服,决心要把月楼父子弄死才得罢休。月楼父子闻讯不知所措,欲走无钱,幸好还是那位好心的邮电局长借钱相助。月楼与父亲乘坐一辆马车逃出哈尔滨四十余里,在一个小车站登上火车到沈阳。到达沈阳不久,郭维元这个老实巴交的车夫,连惊带吓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月楼掩埋了年仅三十七岁的父亲,随即又去寻找叔叔,跟他一起搭班,跟他学戏。随着年龄的增长,月楼的技艺也日渐提高,如《摩天岭》、《独木关》、《武松杀嫂》等已成为他经常上演的剧目,而且很受观众欢迎。
郭月楼跟随叔叔在沈阳等地演出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他扮相英俊,两眼虽然较小,却非常有神。他身材适中,长靠、箭衣、短打戏均能胜任,而且作为武生,还具备了冲、猛、漂、帅等特点。所以,观众对他的演出十分赞赏。
月楼十八岁那年,叔叔带他来到长春演出。叔侄来到长春之后,看到隆春戏院外面斗大字的广告却写出了“特邀大武生盖玉亭主演”。郭喜庆莫明其妙地找到戏院老板侯八说:“你这儿既然接来了大武生盖玉亭,还邀我们来干什么?”侯八冲郭喜庆神秘的一笑,然后道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侯八最先邀请的是名武生张玉亭,这张玉亭在东北一带颇有声望,技艺出众。不料张玉亭嫌隆春戏院地方偏僻,不好卖座,没有答应,反而去了地处繁华街面的燕春戏院,生意十分兴隆。侯八一见张玉亭拒绝自己邀请,在燕春演出又很上座,心中非常嫉恨。为了出这口气和招徕观众,终于想出了写出“特邀大武生盖玉亭主演”广告的主意,意思是你张玉亭的技艺好,我这儿还有盖过你的。侯八的“妙计”果然见效,观众慕名而至。第一天月楼上演《收姜维》,第二天上演《金钱豹》,过硬的戏码,出色的技艺,台下掌声雷动,从此隆春戏院每日门庭若市。张玉亭所在的燕春戏院日渐冷清,很快张玉亭就离开了长春。为了叫座,郭月楼正式更名盖玉亭,一连在长春演了两个月,每月挣三百块大洋,这是盖玉亭成名迈出的第一步。
在长春演了两个月戏之后,哈尔滨的华乐戏院又将盖玉亭叔侄接去,在那里可巧又与张玉亭打了个对台,经过一番台上的较量,盖玉亭以年轻武生的有利优势,为华乐舞台争得了观众,张玉亭再次悄悄离开了他所在的剧场。一个月后,沈阳共益舞台又将盖玉亭接去,不仅演出了不少拿手好戏,还排出了新戏《张纹祥判马》,他扮演窦一虎,也很轰动。这出戏成为他后来常演的剧目之一。艺人出名处处接迎,继沈阳之后,他又在大连演了四个月戏。当然,戏越演越精,人也越演越红。大连演罢,他又来到了海河之滨的天津卫。
在天津戏不好唱,尤其初来乍到的艺人想在这块地上站住脚,没有出类拔萃的功夫是很难办到的。为了打开局面,盖玉亭以自己的拿手戏《怀都关》打第一炮。他这出戏与众不同,扮相上为改良派,他扮演主角郑庄公,穿改良靠、裹腿、打鞋。最惹人注目的是他使用的大刀,仅刀头就有二尺多长,宽一尺左右,上有三个大刀鼻环,舞动起来满台生风。在这个戏中,除去武打外,他仅一个会阵上马的动作就令台下观众“炸窝”,他扮演的郑庄公,从兵丁手中取过大刀(此时是以刀代马),一个上马的跨腿动作,紧接着单腿不落地,飞快的三个干净利落的转身,然后既脆又稳的提刀亮相,立时台下喝彩之声几乎震耳欲聋。这出戏演出之后,观众送他一个美称——大刀盖。从此以后,大刀盖玉亭的名字便广为传开。
盖玉亭二十一岁时,在戏班里打武行的薛三大爷等人的撮合下,与天津贫苦人家的万姑娘结婚。次年,盖玉亭把母亲接来,一家人随着郭喜庆奔赴上海。
盖玉亭到上海之后,即住班在丹桂第一台。在上海戏好唱,只要有本事、卖力气,观众是喜欢捧场的。盖玉亭很快在上海红了起来,成为丹桂第一台的顶粱武生。一天,盖玉亭收到一封红帮组织的来信,要他在指定地点、指定时间把五十元大洋寄到某某处,否则将有性命危险。盖玉亭一家看到这封信焦急万分,为了以防不测,只好照信行事。一连几个月,有时全家的日子过得很紧,但给红帮们的这笔钱是不能躲过的。
盖玉亭的钱由他叔叔掌管,叔叔郭喜庆爱赌博,常常把生活费用输得精光。有时盖玉亭要用钱,只有向别人借。为了要钱,往往叔侄俩发生口角,郭喜庆以长者的身份,动不动对已成名的侄儿使用武力。盖玉亭不堪忍受,一次挨打后,偷偷约了四个傍角的艺人一块儿坐船到了大连。因为戏衣、盔头都在叔叔手中掌管,他们空手而来,只得求助于唱花脸的崔湘亭。崔把他们介绍给戏院经理,经理一听正求之不得,当即为他们借了行头。盖玉亭以《挑滑车》等戏打炮,一下子又红了,经理高兴得把他们留了下来。
郭喜庆发现侄儿逃跑,也慌了手脚,盖玉亭在时每月挣六百块现大洋,他一走,钱就没有了。郭喜庆打听到侄儿的去处后,亲自追到大连,要侄儿随他回去。盖玉亭执意不肯,最后郭喜庆再三表示决不再打了,而且在崔湘亭等人面前写了保证字据,盖玉亭这才与叔叔重返上海。
回到上海没多久,丹桂第一台的经理死了。戏班的老板为了拴住盖玉亭在这里长期演戏,极力主张让他接任经理,并担任主演。盖玉亭性子执拗,坚决不肯,由此又惹怒了叔叔,郭喜庆又要动手打人了,毕竟侄儿已经二十六岁,又有上次出走的先例。郭喜庆准备以冷不防的方法来打盖玉亭,不料被侄媳万氏知道了,她把事情悄悄告诉丈夫,盖玉亭决定再次出走。一天,盖玉亭以恋恋不舍的心情,告别了怀孕的妻子,乘船去天津岳母家。
从1927年至1931年,盖玉亭在上海总共生活了四年。四年间,他与上海观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以高超技艺而蜚名上海剧坛。1930年他在丹桂第一台与著名演员蓉丽娟、刘筱衡、陈筱穆、筱兰芬、张韵楼合作演出的新编连台本戏《开天辟地》曾轰动一时。盖玉亭在剧中扮演蚩尤,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单独演出的传统剧目也颇受欢迎,常演的剧目有《艳阳楼》、《恶虎村》、《铁公鸡》等。他演每一个传统戏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都有绝招。如他演《拿高登》饰花花太岁高登,身穿箭衣、褶子,头戴扎巾,口挂长长的“黑扎”髯口,脚蹬二寸半厚底靴,腰系几乎拖至脚面的大带,在这样繁杂的穿戴下,他舞蹈自如。在表演上马动作时也有一绝,即接过马鞭紧跟着一个右脚向前“踹燕”,同时头向后仰几乎着地,全身形成水平状态,就在这一刹那的舞蹈动作中,他表演得美中见险,险中见美,每每到此,四座惊叹,一个武生演员若没有坚实的功底,是很难取得如此舞台效果的。
1930年春节前,他还参加了由上海梨园公会会长周信芳主持的“救济贫苦同业”大义务戏的演出。这次演出由上海十三个戏班的主演们参加,可谓名流荟萃,盛况空前。丹桂第一台则是以蓉丽娟、盖玉亭等人为首。这次演出,周信芳先生亲自执排了一出《大观园》(《红楼梦》中元春省亲的一段故事),由蓉丽娟主演,而盖玉亭却与刘汉臣、林树森、高雪樵、王虎臣等名武生、名老生扮演太监。盖玉亭与其他名演员不计牌位,不计角色大小,通力合作,这在上海剧坛中成为一段佳话。
十里洋场的从艺生活,使盖玉亭饱受坎坷,而在艺术上却眼界开阔、广闻博采。由于受到海派京剧的进一步影响(他在东北期间已深受海派艺术的熏陶与传授),他在剧目上对《反西凉》、《广泰庄》等都采取了海派的演法。《收姜维》是一出典型的海派戏,扮相上别于京朝派,不勾脸,只是揉脸,在额头处画一小太极图,扎改良靠,戏中连打带骂(一种演唱、表舞形式)。演出中力求火爆、节奏快,观众十分爱看。上述剧目逐渐成了盖玉亭的代表作。除此,他在上海的最大收获,是在演出中结识了以演关羽戏而驰名的李吉来,并向他学习了一些老爷戏,为他以后演出关羽戏奠定了基础。
1931年盖玉亭回到天津,应中原公司剧场管事何茂卿邀去演出。历来演员打炮唱戏都要对当地的权贵、把头登门拜望。盖玉亭这次既不是初来,心里也讨厌这一套,所以就没有这么做。谁想在演出中却被权贵、把头们来了个“下马威”。这一天是他和著名京剧演员谭富英同台演出,他情绪饱满、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舞台上,刚演了一会儿,忽然台下爆发出一片喝倒彩的声音,盖玉亭莫明其妙。台下秩序混乱,观众议论纷纷,戏已经很难往下演。盖玉亭暗自思忖自己没出错呀!再一琢磨,噢!一定是自己事先没登门拜客,所以权贵们雇来一群无赖故意捣乱呐。想到此,他火冒三丈,立时把手中的大刀往台上一扔,把头上的盔头一摘,气乎乎走到台口,冲着台下鼓倒掌的人群厉声喝道:“你们捣什么乱?我盖玉亭哪儿错了?叫倒好儿,不就是因为我没登门拜客吗?在台下起哄没能耐,有种的到台上来!”台下被这突如其来的斥责惊呆了,坐在前边看戏的权贵们面面相觑十分尴尬。风波最终在何茂卿等人的调解下平息了,盖玉亭不畏权势的行动,总算为戏班的同行们出了一口气。
盖玉亭在中原公司演了三个月戏,又转到大舞台。1931年阴历八月,他携带刚刚生过孩子的妻子来到大连,年底转赴哈尔滨。1932年初,东北三省沦陷,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盖玉亭为了一家人的生存,不得不携妻带子奔波于东北的大小城市。然而,每到一地,看戏者廖廖无几,一家大小常常忍饥挨饿。自1932年开始,盖玉亭曾先后到过吉林、长春、沈阳、海龙、齐齐哈尔、海拉尔、辽源、珲春、抚顺、敦化、丹东、旅顺等地,并且在长春、大连两地曾各呆了四年左右。他在长春演戏期间,又结识了著名文武老生唐韵笙。盖玉亭在艺术上又吸收了唐韵笙的一些特点,使自己的表演风格更为突出。尤其在演出关羽戏方面,他将李吉来的南派演法与唐韵笙的关东派演法融为一体,既表现出关羽的威严、肃穆、威风凛凛,又在舞蹈的上马、趟马表演中,以大幅度并颇有激情的动作,展示出这位武将的神采。他演出的海派戏《吴汉杀妻》、《七擒孟获》,也受到了唐韵笙的教益。
1945年日本投降,盖玉亭在大连与同业们欢庆抗战胜利。春节过后,他应烟台艺术救国会二分会的邀请,到烟台丹桂戏园演出。日本投降后的烟台,已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当地群众非常喜欢京剧。盖玉亭到烟台的头三天演出《怀都关》、《拿高登》、《古城会》。此时盖玉亭已年过四十,艺术上更臻成熟、老练,功夫、表演无一不佳,盖玉亭成了烟台丹桂戏园鼎鼎大名的主要演员。在烟台一年多的时间里,盖玉亭经常与解放军接触。他第一次看到这样纪律严明、爱护人民的队伍,与他在上海、天津所受的欺凌、压迫及在东北日本侵略军铁蹄下的生活形成了鲜的对比。最使他久久难以忘怀的是一次给解放军演戏,戏台搭在露天,演出中忽然下起大雨,在部队同志再三劝说下才停演。在回家的路上,因路滑他不慎掉进了污水坑,头被碰破,鲜血直淌。过路的解放军发现后急忙把他救起来送到部队医院。部队负责人仲曦东等到医院看望他,还送来猪肉、糖果、点心,让他好好治疗,他感到解放军真比亲人还亲。1947年春节前夕,解放军战略转移,国民党部队进入烟台。艺人们重新过起了苦难的生活。国民党部队剧团乘机招兵买马,动员盖玉亭参加,但他拒不加入,并把戏园的底包演员们组织起来,与大家同舟共济。
国民党军队败退撤离烟台之际,威胁盖玉亭跟他们走。盖玉亭宁死不从,国民党军队就暗地把他的妻儿和戏箱弄走,然后派士兵用枪押着他上了轮船。国民党军官为了寻欢作乐,强迫盖玉亭唱戏,而盖玉亭托病拒演。他们恐吓要枪毙他,他也从不示弱。盖玉亭在国民党军队的胁迫下,经上海、镇江、蚌蜱又进入大别山,最后到达宿县,这时已经是1948年了。宿县很快被人民解放军解放,盖玉亭的心情格外激动,他和艺人们组织起来为解放军指战员演出,并且写信给仲曦东同志要求参军。仲曦东接到信的当天夜里,就把盖玉亭和其他艺人接了去。从此,盖玉亭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盖玉亭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以后,很快投入了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在战火纷飞中,他和同志们冒着枪林弹雨为广大指战员演出,没有戏台,就在旷场上把雪堆积起来上面铺上木板进行演出,给指战员们清唱、翻跟头、演戏中的片段。到部队医院慰问伤病员时,有条件就演他的拿手戏,没条件就给伤病员表演武功。在演出中,盖玉亭看到服装、道具不够用,便找到部队负责同志,毅然决然地将自己多年来用血汗钱购置的戏箱,全部无代价地交公,这些行头价值万金,满满装了一大卡车。淮海战役结束后,他又随部队南下,进南京,下沪、杭,不论条件如何艰苦,走到哪里,演到哪里。
1949年初,他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京剧团,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七兵团政治部京剧团。剧团设在杭州。这时他在京剧团不仅是主要演员之一,还担负起培养年轻演员的工作。演出之余,为弟子王天柱等人说戏、练功。他还担任了剧团戏委会委员的职务,为剧团的建设、发展出谋献策。1950年,因三野九兵团政治部京剧团需要主演和教员,他奉命调到九兵团政治部京剧团工作。同年8月,经过两年多的战争考验,盖玉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9月,盖玉亭随九兵团政治部京剧团到上海演出。一天,他在街头盘查一个可疑分子时,不慎手枪走火,子弹从大腿穿入膝盖。伤口刚刚愈合,全国就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高潮,剧团奉命北上慰问部队。在东北慰问赴朝志愿军的演出中,他从不因身体有伤而喊苦叫累。一次,有位在《将相和》剧中扮演廉颇的演员闹情绪,晚上的演出眼看就要“亮台”,盖玉亭十分生气,竟然不顾伤口疼痛,立刻化妆扮演。演出结束,观众才知道舞台上那位威风凛凛的“老将军”原来是个靠拄双拐杖走路的重伤员。
1952年,七兵团政治部京剧团奉命调北京组建军委总政治部京剧团。部队首长考虑工作需要,于第二年又将盖玉亭从九兵团政治部京剧团调回,从事教员工作及演出。总政京剧团服务于全军,经常跋山涉水奔赴各地演出。1953年冬天,他随剧团到西北高原慰问部队,每天坐在大卡车上,寒风刺骨,汽车颠簸,尤其在翻越六盘山等高山峻岭时,有人胆战心惊,而他却若无其事的和大家有说有笑。在冰天雪地的露天舞台上演戏,在繁重和艰苦的工作面前,盖玉亭总是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去干。有人问他:“给部队演出这么艰苦、危险,你又是五十来岁的人了,难道一点儿都不害怕,一点儿也不为自已以后着想吗?”盖玉亭回答说:“我是个共产党员,是党给了我新生,我服从党的需要,不能总考虑自己。”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曾无条件地应邀到总政歌舞团负责辅导工作,除京剧之外,又为舞蹈事业做出了贡献。
1955年,总政京剧团与西南军区京剧院合并改建为中国京剧院四团,盖玉亭担任教员组组长。1958年,剧团提出在一年里演出“千场戏”。盖玉亭等一队人马顶着烈日奔波于石家庄、保定、望都、深县、沧县、安国、正定、辛集等地,除了演出自己拿手的关羽戏《古城会》、《走麦城》外,还经常演无名配角。若没有担任演出角色,他就在后台为大家打洗脸水、端茶、递毛巾,千方百计找工作干。只要能挤出时间,他还给青年人说戏。
1958年9月,中国京剧院四团奉命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盖玉亭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裕生活,携带妻儿老小来到了宁夏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初期,条件十分艰苦,身为宁夏京剧院学员队教师的盖玉亭,长年跟这群十几岁的孩子们一道,顶着炎热的酷暑,冒着刺骨的严寒,在露天的院落里练功、排戏。盖玉亭本来是专说武生戏的教师,但是为了使学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他还兼管孩子们的基本功和武功课。无论是男生或是女生,无论是简单的腿功或是繁重的毯子功,他都认真对待,十分负责,每天累得满头大汗。到宁夏初期,他还为自治区越剧团演员教授基本功,为秦腔剧团培养青年演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拜师收徒又开始盛行起来。这本是件好事,但有些地方却又搞起了请客、送礼之类的旧仪式。剧团里也有人劝他这样做,他一口回绝了。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可不能搞旧意识啊!年轻人都是我的学生,谁学我都教。”他有求必应、诲人不倦。在总政京剧团时他的学生有王天柱、刘松超、石铁梁、刘昭伦等。到“四团”和宁夏以后,又教了舒茂林、李韵章、张元志、义维华、钱振国、刘海生、班增奎等。他教戏总是诱导学生为党的文艺事业勤学苦练,将来都能成为人民的优秀演员。在三年生活困难期间,盖玉亭不但不收任何礼物,反而看到学生演出或练功时,自己掏腰包买些酒菜去关怀、奖励他们。到宁夏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先后为剧团里的中青年演员教了《石秀探庄》等一批优秀传统剧目。1962年初,他与梁连柱、樊富顺老师合作,为学生示范演出了《古城会》,颇得好评。
“文化大革命”前夕,盖玉亭退休,但十年浩劫时,并未放过这位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的善良艺人,以莫须有的“国民党残渣余孽”的罪名,戴上白袖章扫大街。在逆境中,盖玉亭对党充满信念,默默地等待着,相信党总有一天会给他做出正确结论的。粉碎“四人帮”以后,强加在盖玉亭身上的不实之词被彻底推翻。1977年恢复演出传统戏时,他又被宁夏京剧团聘任为教员。政策落实了,首先考虑的不是他那已住了二十几年的两间土坯房该拆迁了,也没有去想他应按离休对待,工资该补了,却一心想着如何把失去的十年时间抢回来,多为中青年演员说几出戏,把自己一生所学到的技艺统统传给他们。他不顾年老多病,每天拄着拐杖,按时步行到京剧团的排练场,指导中青年演员练功、排戏。他虽然眼花、耳背、腿脚不灵,但培养后生力量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当年。
1981年3月,中国戏剧家协会宁夏分会在银川举办中青年演员学习班,要聘请自治区著名戏曲艺术家讲课,盖玉亭应邀向演员们传授了自己如何演关羽戏的心得体会,受到与会中青年演员们的热烈欢迎。1981年6月23日,《宁夏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上登载了长篇通讯《我是共产党员》,报导了他的先进事迹。宁夏人民广播电台也全文播送了这篇通讯。
盖玉亭是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他逝世后,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追认他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的戏曲教育家。
郭雨顺的叔叔郭喜庆是北京富连成科班的头科学生。雨顺七岁那年,家中无力抚养,也把他送进富连成学戏。雨顺生在贫寒人家,小小年纪也不知什么礼,入科的头一天,刚练完功,已到开饭时候,伙房师傅把饭菜抬了上来,早已饿得前心贴后心的雨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跑过去就狼吞虎咽吃起饭来。老师一见,这还了得,如此犯了大忌,就因为“抢饭”,雨顺被革除回家。
父母把雨顺带回家又急又气。多一张嘴,多一份负担,经过一番教训,雨顺二次来到富连成。这次雨顺谨记父母教诲,练功在前,吃喝在后,不招灾,不惹事。谁想一天早上刚天亮就被老师的藤条打醒,原来是自己身边的同学在半夜里逃跑了。老师责问他那个师兄跑到哪儿去了?雨顺说不知道。老师便不由分说把他劈头盖脸痛打一顿。雨顺又委屈又生气,以致被打急,张嘴骂了老师一句。徒弟敢骂师傅,大逆不道,为此,雨顺二次被科班革除。雨顺挨打是冤枉的,但为了生活,父母含泪托其叔叔喜庆再次把他送进富连成。这次三进科班总算踏实了,雨顺也有了行当,学文武花脸。该着他与富连成无缘,没过几个月,由于孩子们睡的是又潮又湿的地铺,雨顺渐渐生了一身浓疮,每天疼痛难忍,科班只好告知家里把他接回。等雨顺的疥疮养好之后,再进富连成也没那么容易了。此时,海参威(今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来人邀郭喜庆等人去演出,父母便把雨顺交给喜庆,取艺名月楼,叔侄很快踏上了北去的征程,这年他才九岁。
海参威有个由俄国人开办的小科班,班主是中国人叫张殿华。郭喜庆一行人到此以后,便把月楼写给了小科班学戏,喜庆除演出外,也在科班里教戏。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科班解散,郭喜庆只好带月楼坐上狗爬犁离开海参威。
叔侄来到三岔口(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这里有个女武生,丈夫在电厂当电工。女武生一看月楼长得很精神,便与郭喜庆商量把月楼写给她做徒弟。郭喜庆本来带着这个侄儿就感到累赘,所以慨然应诺,并向女武生夫妇索取了二百块大洋的酬金。他拿到钱后,便终日出入于赌场,过他那“快活”的日子去了。从此,月楼随女师傅改学武生。女武生教徒很严厉,这倒使月楼在少年时代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月楼跟随女师傅不到三年,一次练功不慎,竟把腿摔折了。女师傅很婉惜,无奈,派人把郭喜庆找来,将月楼交还给他。月楼在三岔口的三年学艺生活就这样结束了。随后,郭喜庆又把月楼带到了哈尔滨。这时的月楼已能上场演一些角色了。郭喜庆嗜赌成癖,为了赌钱有本,他又把月楼以三百块大洋写给了当地戏班的李大麻子,期限三年。李大麻子收下月楼有两个用意,一是想把月楼当作摇钱树,演戏给他挣钱;二是还可以给他当仆佣,为他端屎端尿、干些家务。月楼在李大麻子家除去练功外,还得当使唤小子,起早睡晚服侍主人的一家,稍有不到,就要挨主人的打骂。时间没过多久,可巧有个北京人,看到月楼在此受罪,回到北京后告诉了月楼的父亲。郭维元心急如焚,于是变卖了家中仅有的生活用物,登车直奔哈尔滨。郭维元找到李大麻子,请求把孩子领回去。李大麻子哪里肯干,言说期限未到,不然就退还三百块大洋。郭维元被逼无奈,只得哭诉于街头。一天,偶然一位北京籍的邮电局长路过,对郭维元的困苦十分同情,在他的协助下,郭维元告到法院,请求从李大麻子处领回孩子。法院判处倒也公允,责令李大麻子将月楼交给其父带回。正当月楼与父亲庆幸团聚的时刻,又有人来告:李大麻子父子对法院判决不服,决心要把月楼父子弄死才得罢休。月楼父子闻讯不知所措,欲走无钱,幸好还是那位好心的邮电局长借钱相助。月楼与父亲乘坐一辆马车逃出哈尔滨四十余里,在一个小车站登上火车到沈阳。到达沈阳不久,郭维元这个老实巴交的车夫,连惊带吓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月楼掩埋了年仅三十七岁的父亲,随即又去寻找叔叔,跟他一起搭班,跟他学戏。随着年龄的增长,月楼的技艺也日渐提高,如《摩天岭》、《独木关》、《武松杀嫂》等已成为他经常上演的剧目,而且很受观众欢迎。
郭月楼跟随叔叔在沈阳等地演出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他扮相英俊,两眼虽然较小,却非常有神。他身材适中,长靠、箭衣、短打戏均能胜任,而且作为武生,还具备了冲、猛、漂、帅等特点。所以,观众对他的演出十分赞赏。
月楼十八岁那年,叔叔带他来到长春演出。叔侄来到长春之后,看到隆春戏院外面斗大字的广告却写出了“特邀大武生盖玉亭主演”。郭喜庆莫明其妙地找到戏院老板侯八说:“你这儿既然接来了大武生盖玉亭,还邀我们来干什么?”侯八冲郭喜庆神秘的一笑,然后道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侯八最先邀请的是名武生张玉亭,这张玉亭在东北一带颇有声望,技艺出众。不料张玉亭嫌隆春戏院地方偏僻,不好卖座,没有答应,反而去了地处繁华街面的燕春戏院,生意十分兴隆。侯八一见张玉亭拒绝自己邀请,在燕春演出又很上座,心中非常嫉恨。为了出这口气和招徕观众,终于想出了写出“特邀大武生盖玉亭主演”广告的主意,意思是你张玉亭的技艺好,我这儿还有盖过你的。侯八的“妙计”果然见效,观众慕名而至。第一天月楼上演《收姜维》,第二天上演《金钱豹》,过硬的戏码,出色的技艺,台下掌声雷动,从此隆春戏院每日门庭若市。张玉亭所在的燕春戏院日渐冷清,很快张玉亭就离开了长春。为了叫座,郭月楼正式更名盖玉亭,一连在长春演了两个月,每月挣三百块大洋,这是盖玉亭成名迈出的第一步。
在长春演了两个月戏之后,哈尔滨的华乐戏院又将盖玉亭叔侄接去,在那里可巧又与张玉亭打了个对台,经过一番台上的较量,盖玉亭以年轻武生的有利优势,为华乐舞台争得了观众,张玉亭再次悄悄离开了他所在的剧场。一个月后,沈阳共益舞台又将盖玉亭接去,不仅演出了不少拿手好戏,还排出了新戏《张纹祥判马》,他扮演窦一虎,也很轰动。这出戏成为他后来常演的剧目之一。艺人出名处处接迎,继沈阳之后,他又在大连演了四个月戏。当然,戏越演越精,人也越演越红。大连演罢,他又来到了海河之滨的天津卫。
在天津戏不好唱,尤其初来乍到的艺人想在这块地上站住脚,没有出类拔萃的功夫是很难办到的。为了打开局面,盖玉亭以自己的拿手戏《怀都关》打第一炮。他这出戏与众不同,扮相上为改良派,他扮演主角郑庄公,穿改良靠、裹腿、打鞋。最惹人注目的是他使用的大刀,仅刀头就有二尺多长,宽一尺左右,上有三个大刀鼻环,舞动起来满台生风。在这个戏中,除去武打外,他仅一个会阵上马的动作就令台下观众“炸窝”,他扮演的郑庄公,从兵丁手中取过大刀(此时是以刀代马),一个上马的跨腿动作,紧接着单腿不落地,飞快的三个干净利落的转身,然后既脆又稳的提刀亮相,立时台下喝彩之声几乎震耳欲聋。这出戏演出之后,观众送他一个美称——大刀盖。从此以后,大刀盖玉亭的名字便广为传开。
盖玉亭二十一岁时,在戏班里打武行的薛三大爷等人的撮合下,与天津贫苦人家的万姑娘结婚。次年,盖玉亭把母亲接来,一家人随着郭喜庆奔赴上海。
盖玉亭到上海之后,即住班在丹桂第一台。在上海戏好唱,只要有本事、卖力气,观众是喜欢捧场的。盖玉亭很快在上海红了起来,成为丹桂第一台的顶粱武生。一天,盖玉亭收到一封红帮组织的来信,要他在指定地点、指定时间把五十元大洋寄到某某处,否则将有性命危险。盖玉亭一家看到这封信焦急万分,为了以防不测,只好照信行事。一连几个月,有时全家的日子过得很紧,但给红帮们的这笔钱是不能躲过的。
盖玉亭的钱由他叔叔掌管,叔叔郭喜庆爱赌博,常常把生活费用输得精光。有时盖玉亭要用钱,只有向别人借。为了要钱,往往叔侄俩发生口角,郭喜庆以长者的身份,动不动对已成名的侄儿使用武力。盖玉亭不堪忍受,一次挨打后,偷偷约了四个傍角的艺人一块儿坐船到了大连。因为戏衣、盔头都在叔叔手中掌管,他们空手而来,只得求助于唱花脸的崔湘亭。崔把他们介绍给戏院经理,经理一听正求之不得,当即为他们借了行头。盖玉亭以《挑滑车》等戏打炮,一下子又红了,经理高兴得把他们留了下来。
郭喜庆发现侄儿逃跑,也慌了手脚,盖玉亭在时每月挣六百块现大洋,他一走,钱就没有了。郭喜庆打听到侄儿的去处后,亲自追到大连,要侄儿随他回去。盖玉亭执意不肯,最后郭喜庆再三表示决不再打了,而且在崔湘亭等人面前写了保证字据,盖玉亭这才与叔叔重返上海。
回到上海没多久,丹桂第一台的经理死了。戏班的老板为了拴住盖玉亭在这里长期演戏,极力主张让他接任经理,并担任主演。盖玉亭性子执拗,坚决不肯,由此又惹怒了叔叔,郭喜庆又要动手打人了,毕竟侄儿已经二十六岁,又有上次出走的先例。郭喜庆准备以冷不防的方法来打盖玉亭,不料被侄媳万氏知道了,她把事情悄悄告诉丈夫,盖玉亭决定再次出走。一天,盖玉亭以恋恋不舍的心情,告别了怀孕的妻子,乘船去天津岳母家。
从1927年至1931年,盖玉亭在上海总共生活了四年。四年间,他与上海观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以高超技艺而蜚名上海剧坛。1930年他在丹桂第一台与著名演员蓉丽娟、刘筱衡、陈筱穆、筱兰芬、张韵楼合作演出的新编连台本戏《开天辟地》曾轰动一时。盖玉亭在剧中扮演蚩尤,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单独演出的传统剧目也颇受欢迎,常演的剧目有《艳阳楼》、《恶虎村》、《铁公鸡》等。他演每一个传统戏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都有绝招。如他演《拿高登》饰花花太岁高登,身穿箭衣、褶子,头戴扎巾,口挂长长的“黑扎”髯口,脚蹬二寸半厚底靴,腰系几乎拖至脚面的大带,在这样繁杂的穿戴下,他舞蹈自如。在表演上马动作时也有一绝,即接过马鞭紧跟着一个右脚向前“踹燕”,同时头向后仰几乎着地,全身形成水平状态,就在这一刹那的舞蹈动作中,他表演得美中见险,险中见美,每每到此,四座惊叹,一个武生演员若没有坚实的功底,是很难取得如此舞台效果的。
1930年春节前,他还参加了由上海梨园公会会长周信芳主持的“救济贫苦同业”大义务戏的演出。这次演出由上海十三个戏班的主演们参加,可谓名流荟萃,盛况空前。丹桂第一台则是以蓉丽娟、盖玉亭等人为首。这次演出,周信芳先生亲自执排了一出《大观园》(《红楼梦》中元春省亲的一段故事),由蓉丽娟主演,而盖玉亭却与刘汉臣、林树森、高雪樵、王虎臣等名武生、名老生扮演太监。盖玉亭与其他名演员不计牌位,不计角色大小,通力合作,这在上海剧坛中成为一段佳话。
十里洋场的从艺生活,使盖玉亭饱受坎坷,而在艺术上却眼界开阔、广闻博采。由于受到海派京剧的进一步影响(他在东北期间已深受海派艺术的熏陶与传授),他在剧目上对《反西凉》、《广泰庄》等都采取了海派的演法。《收姜维》是一出典型的海派戏,扮相上别于京朝派,不勾脸,只是揉脸,在额头处画一小太极图,扎改良靠,戏中连打带骂(一种演唱、表舞形式)。演出中力求火爆、节奏快,观众十分爱看。上述剧目逐渐成了盖玉亭的代表作。除此,他在上海的最大收获,是在演出中结识了以演关羽戏而驰名的李吉来,并向他学习了一些老爷戏,为他以后演出关羽戏奠定了基础。
1931年盖玉亭回到天津,应中原公司剧场管事何茂卿邀去演出。历来演员打炮唱戏都要对当地的权贵、把头登门拜望。盖玉亭这次既不是初来,心里也讨厌这一套,所以就没有这么做。谁想在演出中却被权贵、把头们来了个“下马威”。这一天是他和著名京剧演员谭富英同台演出,他情绪饱满、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舞台上,刚演了一会儿,忽然台下爆发出一片喝倒彩的声音,盖玉亭莫明其妙。台下秩序混乱,观众议论纷纷,戏已经很难往下演。盖玉亭暗自思忖自己没出错呀!再一琢磨,噢!一定是自己事先没登门拜客,所以权贵们雇来一群无赖故意捣乱呐。想到此,他火冒三丈,立时把手中的大刀往台上一扔,把头上的盔头一摘,气乎乎走到台口,冲着台下鼓倒掌的人群厉声喝道:“你们捣什么乱?我盖玉亭哪儿错了?叫倒好儿,不就是因为我没登门拜客吗?在台下起哄没能耐,有种的到台上来!”台下被这突如其来的斥责惊呆了,坐在前边看戏的权贵们面面相觑十分尴尬。风波最终在何茂卿等人的调解下平息了,盖玉亭不畏权势的行动,总算为戏班的同行们出了一口气。
盖玉亭在中原公司演了三个月戏,又转到大舞台。1931年阴历八月,他携带刚刚生过孩子的妻子来到大连,年底转赴哈尔滨。1932年初,东北三省沦陷,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盖玉亭为了一家人的生存,不得不携妻带子奔波于东北的大小城市。然而,每到一地,看戏者廖廖无几,一家大小常常忍饥挨饿。自1932年开始,盖玉亭曾先后到过吉林、长春、沈阳、海龙、齐齐哈尔、海拉尔、辽源、珲春、抚顺、敦化、丹东、旅顺等地,并且在长春、大连两地曾各呆了四年左右。他在长春演戏期间,又结识了著名文武老生唐韵笙。盖玉亭在艺术上又吸收了唐韵笙的一些特点,使自己的表演风格更为突出。尤其在演出关羽戏方面,他将李吉来的南派演法与唐韵笙的关东派演法融为一体,既表现出关羽的威严、肃穆、威风凛凛,又在舞蹈的上马、趟马表演中,以大幅度并颇有激情的动作,展示出这位武将的神采。他演出的海派戏《吴汉杀妻》、《七擒孟获》,也受到了唐韵笙的教益。
1945年日本投降,盖玉亭在大连与同业们欢庆抗战胜利。春节过后,他应烟台艺术救国会二分会的邀请,到烟台丹桂戏园演出。日本投降后的烟台,已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当地群众非常喜欢京剧。盖玉亭到烟台的头三天演出《怀都关》、《拿高登》、《古城会》。此时盖玉亭已年过四十,艺术上更臻成熟、老练,功夫、表演无一不佳,盖玉亭成了烟台丹桂戏园鼎鼎大名的主要演员。在烟台一年多的时间里,盖玉亭经常与解放军接触。他第一次看到这样纪律严明、爱护人民的队伍,与他在上海、天津所受的欺凌、压迫及在东北日本侵略军铁蹄下的生活形成了鲜的对比。最使他久久难以忘怀的是一次给解放军演戏,戏台搭在露天,演出中忽然下起大雨,在部队同志再三劝说下才停演。在回家的路上,因路滑他不慎掉进了污水坑,头被碰破,鲜血直淌。过路的解放军发现后急忙把他救起来送到部队医院。部队负责人仲曦东等到医院看望他,还送来猪肉、糖果、点心,让他好好治疗,他感到解放军真比亲人还亲。1947年春节前夕,解放军战略转移,国民党部队进入烟台。艺人们重新过起了苦难的生活。国民党部队剧团乘机招兵买马,动员盖玉亭参加,但他拒不加入,并把戏园的底包演员们组织起来,与大家同舟共济。
国民党军队败退撤离烟台之际,威胁盖玉亭跟他们走。盖玉亭宁死不从,国民党军队就暗地把他的妻儿和戏箱弄走,然后派士兵用枪押着他上了轮船。国民党军官为了寻欢作乐,强迫盖玉亭唱戏,而盖玉亭托病拒演。他们恐吓要枪毙他,他也从不示弱。盖玉亭在国民党军队的胁迫下,经上海、镇江、蚌蜱又进入大别山,最后到达宿县,这时已经是1948年了。宿县很快被人民解放军解放,盖玉亭的心情格外激动,他和艺人们组织起来为解放军指战员演出,并且写信给仲曦东同志要求参军。仲曦东接到信的当天夜里,就把盖玉亭和其他艺人接了去。从此,盖玉亭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盖玉亭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以后,很快投入了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在战火纷飞中,他和同志们冒着枪林弹雨为广大指战员演出,没有戏台,就在旷场上把雪堆积起来上面铺上木板进行演出,给指战员们清唱、翻跟头、演戏中的片段。到部队医院慰问伤病员时,有条件就演他的拿手戏,没条件就给伤病员表演武功。在演出中,盖玉亭看到服装、道具不够用,便找到部队负责同志,毅然决然地将自己多年来用血汗钱购置的戏箱,全部无代价地交公,这些行头价值万金,满满装了一大卡车。淮海战役结束后,他又随部队南下,进南京,下沪、杭,不论条件如何艰苦,走到哪里,演到哪里。
1949年初,他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京剧团,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七兵团政治部京剧团。剧团设在杭州。这时他在京剧团不仅是主要演员之一,还担负起培养年轻演员的工作。演出之余,为弟子王天柱等人说戏、练功。他还担任了剧团戏委会委员的职务,为剧团的建设、发展出谋献策。1950年,因三野九兵团政治部京剧团需要主演和教员,他奉命调到九兵团政治部京剧团工作。同年8月,经过两年多的战争考验,盖玉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9月,盖玉亭随九兵团政治部京剧团到上海演出。一天,他在街头盘查一个可疑分子时,不慎手枪走火,子弹从大腿穿入膝盖。伤口刚刚愈合,全国就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高潮,剧团奉命北上慰问部队。在东北慰问赴朝志愿军的演出中,他从不因身体有伤而喊苦叫累。一次,有位在《将相和》剧中扮演廉颇的演员闹情绪,晚上的演出眼看就要“亮台”,盖玉亭十分生气,竟然不顾伤口疼痛,立刻化妆扮演。演出结束,观众才知道舞台上那位威风凛凛的“老将军”原来是个靠拄双拐杖走路的重伤员。
1952年,七兵团政治部京剧团奉命调北京组建军委总政治部京剧团。部队首长考虑工作需要,于第二年又将盖玉亭从九兵团政治部京剧团调回,从事教员工作及演出。总政京剧团服务于全军,经常跋山涉水奔赴各地演出。1953年冬天,他随剧团到西北高原慰问部队,每天坐在大卡车上,寒风刺骨,汽车颠簸,尤其在翻越六盘山等高山峻岭时,有人胆战心惊,而他却若无其事的和大家有说有笑。在冰天雪地的露天舞台上演戏,在繁重和艰苦的工作面前,盖玉亭总是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去干。有人问他:“给部队演出这么艰苦、危险,你又是五十来岁的人了,难道一点儿都不害怕,一点儿也不为自已以后着想吗?”盖玉亭回答说:“我是个共产党员,是党给了我新生,我服从党的需要,不能总考虑自己。”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曾无条件地应邀到总政歌舞团负责辅导工作,除京剧之外,又为舞蹈事业做出了贡献。
1955年,总政京剧团与西南军区京剧院合并改建为中国京剧院四团,盖玉亭担任教员组组长。1958年,剧团提出在一年里演出“千场戏”。盖玉亭等一队人马顶着烈日奔波于石家庄、保定、望都、深县、沧县、安国、正定、辛集等地,除了演出自己拿手的关羽戏《古城会》、《走麦城》外,还经常演无名配角。若没有担任演出角色,他就在后台为大家打洗脸水、端茶、递毛巾,千方百计找工作干。只要能挤出时间,他还给青年人说戏。
1958年9月,中国京剧院四团奉命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盖玉亭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裕生活,携带妻儿老小来到了宁夏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初期,条件十分艰苦,身为宁夏京剧院学员队教师的盖玉亭,长年跟这群十几岁的孩子们一道,顶着炎热的酷暑,冒着刺骨的严寒,在露天的院落里练功、排戏。盖玉亭本来是专说武生戏的教师,但是为了使学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他还兼管孩子们的基本功和武功课。无论是男生或是女生,无论是简单的腿功或是繁重的毯子功,他都认真对待,十分负责,每天累得满头大汗。到宁夏初期,他还为自治区越剧团演员教授基本功,为秦腔剧团培养青年演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拜师收徒又开始盛行起来。这本是件好事,但有些地方却又搞起了请客、送礼之类的旧仪式。剧团里也有人劝他这样做,他一口回绝了。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可不能搞旧意识啊!年轻人都是我的学生,谁学我都教。”他有求必应、诲人不倦。在总政京剧团时他的学生有王天柱、刘松超、石铁梁、刘昭伦等。到“四团”和宁夏以后,又教了舒茂林、李韵章、张元志、义维华、钱振国、刘海生、班增奎等。他教戏总是诱导学生为党的文艺事业勤学苦练,将来都能成为人民的优秀演员。在三年生活困难期间,盖玉亭不但不收任何礼物,反而看到学生演出或练功时,自己掏腰包买些酒菜去关怀、奖励他们。到宁夏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先后为剧团里的中青年演员教了《石秀探庄》等一批优秀传统剧目。1962年初,他与梁连柱、樊富顺老师合作,为学生示范演出了《古城会》,颇得好评。
“文化大革命”前夕,盖玉亭退休,但十年浩劫时,并未放过这位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的善良艺人,以莫须有的“国民党残渣余孽”的罪名,戴上白袖章扫大街。在逆境中,盖玉亭对党充满信念,默默地等待着,相信党总有一天会给他做出正确结论的。粉碎“四人帮”以后,强加在盖玉亭身上的不实之词被彻底推翻。1977年恢复演出传统戏时,他又被宁夏京剧团聘任为教员。政策落实了,首先考虑的不是他那已住了二十几年的两间土坯房该拆迁了,也没有去想他应按离休对待,工资该补了,却一心想着如何把失去的十年时间抢回来,多为中青年演员说几出戏,把自己一生所学到的技艺统统传给他们。他不顾年老多病,每天拄着拐杖,按时步行到京剧团的排练场,指导中青年演员练功、排戏。他虽然眼花、耳背、腿脚不灵,但培养后生力量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当年。
1981年3月,中国戏剧家协会宁夏分会在银川举办中青年演员学习班,要聘请自治区著名戏曲艺术家讲课,盖玉亭应邀向演员们传授了自己如何演关羽戏的心得体会,受到与会中青年演员们的热烈欢迎。1981年6月23日,《宁夏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上登载了长篇通讯《我是共产党员》,报导了他的先进事迹。宁夏人民广播电台也全文播送了这篇通讯。
盖玉亭是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他逝世后,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追认他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的戏曲教育家。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