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宛(叶林娟)
10-09
反馈
叶小宛,女,越剧丑角。原名叶林娟。浙江嵊县浦口镇上屋村人。
原唱花旦。一次戏班里一名丑角演员生病,不能上台,师父让她临时顶替。那次演出后,大家都说她很适合演丑角。师父也让她考虑改行丑角。她考虑了很久,丑角上场前要勾脸,可以遮住本来的面目,而花旦在舞台上虽然也装扮过,但毕竟是真脸示人。为了不让熟人认出,她决定改行。
1935年,14岁的林娟和一群小演员在临海、海门一带声名鹊起。随后去上海演出,后因为状况不佳,便与蓬莱戏院的男戏班合并。男戏班有个丑角张瑞丰,举手投足间都十分滑稽。林娟常常偷看、偷学他在台上的表演,进步飞快。
1937年,上海沦陷,炮火连天。在满城的哀嚎声中,16岁的林娟回到了浙江。林娟怀有一颗爱国心,时常借助演出宣传抗日,因此与另外三个演员被抓去坐牢,戏班也散伙了。
林娟有一位堂叔公,叫叶宏刚,是越剧早期著名编剧,他把身心俱疲的林娟再次带到上海,领着她结识了颇有名气的越剧演员。林娟先后跟商芳臣、姚素贞、傅全香等艺人合作演出,表演技艺愈发长进了。叶宏刚还给林娟起了个艺名“叶小宛”。一时蜚声上海剧坛。
1946年7月27日,宁波的《时事公报》上刊登了一条天然舞台的演出广告:重金聘请越剧滑稽大王叶小宛。从此,25岁的叶小宛开始了在宁波的艺术生涯。宁波给了叶小宛一个充分发挥的舞台。传统戏、新编戏、现代戏,小丑、老旦、大面,叶小宛来者不拒,先后扮演过400多个戏曲人物,成为妇孺皆知的名角。
正当叶小宛在艺术上逐渐趋向纯熟精湛时,“文革”来了。越剧被扣上“60年代怪现象”的帽子。很多演员被迫离开舞台,关进牛棚,叶小宛也难逃厄运,身心受尽折磨。“文革”后期,叶小宛被下放到宁波橡胶二厂当工人。曾经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无数欢笑的名角,整天弓着身子,与橡胶制品打交道。
“文革”结束后,因为当时斗她的人还在,叶小宛并未归队越剧团。退休后,叶小宛才又重新回归到越剧,被任命为镇明越剧团副团长,培养宁波的接班人。
1994年,73岁的叶小宛登台饰演《罗衫记·思子》里的苏母。她在戏中表演的“三跪”,把人物内在的情绪刻画得入木三分。
原唱花旦。一次戏班里一名丑角演员生病,不能上台,师父让她临时顶替。那次演出后,大家都说她很适合演丑角。师父也让她考虑改行丑角。她考虑了很久,丑角上场前要勾脸,可以遮住本来的面目,而花旦在舞台上虽然也装扮过,但毕竟是真脸示人。为了不让熟人认出,她决定改行。
1935年,14岁的林娟和一群小演员在临海、海门一带声名鹊起。随后去上海演出,后因为状况不佳,便与蓬莱戏院的男戏班合并。男戏班有个丑角张瑞丰,举手投足间都十分滑稽。林娟常常偷看、偷学他在台上的表演,进步飞快。
1937年,上海沦陷,炮火连天。在满城的哀嚎声中,16岁的林娟回到了浙江。林娟怀有一颗爱国心,时常借助演出宣传抗日,因此与另外三个演员被抓去坐牢,戏班也散伙了。
林娟有一位堂叔公,叫叶宏刚,是越剧早期著名编剧,他把身心俱疲的林娟再次带到上海,领着她结识了颇有名气的越剧演员。林娟先后跟商芳臣、姚素贞、傅全香等艺人合作演出,表演技艺愈发长进了。叶宏刚还给林娟起了个艺名“叶小宛”。一时蜚声上海剧坛。
1946年7月27日,宁波的《时事公报》上刊登了一条天然舞台的演出广告:重金聘请越剧滑稽大王叶小宛。从此,25岁的叶小宛开始了在宁波的艺术生涯。宁波给了叶小宛一个充分发挥的舞台。传统戏、新编戏、现代戏,小丑、老旦、大面,叶小宛来者不拒,先后扮演过400多个戏曲人物,成为妇孺皆知的名角。
正当叶小宛在艺术上逐渐趋向纯熟精湛时,“文革”来了。越剧被扣上“60年代怪现象”的帽子。很多演员被迫离开舞台,关进牛棚,叶小宛也难逃厄运,身心受尽折磨。“文革”后期,叶小宛被下放到宁波橡胶二厂当工人。曾经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无数欢笑的名角,整天弓着身子,与橡胶制品打交道。
“文革”结束后,因为当时斗她的人还在,叶小宛并未归队越剧团。退休后,叶小宛才又重新回归到越剧,被任命为镇明越剧团副团长,培养宁波的接班人。
1994年,73岁的叶小宛登台饰演《罗衫记·思子》里的苏母。她在戏中表演的“三跪”,把人物内在的情绪刻画得入木三分。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