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疑草圣传气夺天池放

本不想拟题目,写一段欣赏文字,聊发矫情而已。但是这两句诗写得好,非常适合吴昌硕,也适合欣赏这幅画,于是就拿它盖在头上了。

其实,两句诗就出自吴昌硕的笔下。

《紫藤拳石图》作于1920年,吴昌硕77岁时。初一展卷,已被吴昌硕的气势所吸引。竖幅长轴本是吴昌硕擅长的画幅形式,而紫藤天然物性一缠绕二纵放又合吴缶老以气夺人的画学主张。这是一种极有生命力的豆科木质藤本植物,给它一抔土,它就蓬勃向上,竞天而发。而纵185.5厘米、横43厘米的尺幅不仅让紫藤获得了生命伸展的天地,也为吴昌硕提供了艺术施展的空间。所以,卷轴中的紫藤,枝蔓缠绕,张扬向天,花叶交合,俯拾往下,莘莘然呈茂盛状。一上一下,从两个方向延伸了画幅,仿佛卷轴里的紫藤有无限的生命力,画之气韵因势而出,不仅郁勃于鲜活的花叶间,更蒸腾在盘来绕去的枯枝繁枝里。枝有枯繁,也是在衬托对比的关系中,显示繁枝的勃勃生机。

吴昌硕熔草篆于一炉的笔法绘写紫藤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一路。然而用笔尽管老辣,设色却是清淡,两相互补,无一点突兀。一拳湖石,点缀而已,但决不可少。行书长题录的是徐渭的诗句:“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当年因为穷困潦倒画《墨葡萄图》做了这首诗,吴昌硕却将它移植到《紫藤拳石图》中,不仅题材不一样,两人的生活境况、社会地位都不同,吴昌硕怎么了,是调侃还是故作矫情?其实都不是。吴昌硕作为中国绘画史上写意花卉的大师,不仅画脉直传青藤、八大,文脉也与青藤、八大息息相通。徐渭借痛苦发泄才情,吴昌硕一生尤其晚年没有徐渭那样的坎坷经历,他的才情借快乐也可以发泄。苦与乐都可以激发才情,前提是画家得有才情。所以,吴昌硕录徐渭旧句,旨在取气,不在用意,更不是调侃,拿三百年前的徐渭寻开心。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此题句,就像这段文字,本不需要题目,但是吴昌硕的两句诗写得好,就盖到了头上,回过头来一看也无不妥。对不对?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