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西安“密会”贾平凹谈秦腔

在忙碌的西安行时间表中,白先勇在前日下午划出了一个“特别时间”,用来拜访西安著名作家贾平凹。一位是台湾著名当代文学作家,一位是西安当代文学大腕,虽然年龄相差十几岁,但对于文学和戏曲的同样挚爱,让二人相谈甚欢。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被问及与贾平凹聊了些啥,白先勇开心大笑:“我们主要是谈秦腔。”

白先勇说,自己在台湾看过一次秦腔,那种发声自土地的原始爆发力和自己熟悉的昆曲的温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表达形式,让他很是着迷,再加上贾平凹所写的《秦腔》在台湾读者很多,“所以我这次去见贾平凹,主要是请教和谈论关于秦腔的问题。我们聊得非常高兴”。二人当天畅谈了个把小时,“除了谈秦腔,贾先生还做了回‘导游’,告诉我来到西安应该去看什么地方,他推荐我看有‘中国金字塔’之称的茂陵,可惜我这次行程太匆忙。我告诉他,西安一次绝对看不完,我希望能多来几次”。

虽然去不了茂陵,但在与贾平凹会面后,白先勇为自己的行程又加了一项安排——今晚,在西安看一场秦腔。

作家身份之外,白先勇最被瞩目的头衔就是“昆曲推广者”,9年前,他启动昆曲传承计划,目标观众就是大学生。近年,他先后推出青春版《牡丹亭》《玉簪记》等新排昆曲,在两岸三地被年轻观众追捧追随,让古老昆曲焕发新生。秦腔与昆曲一北一南,却同为中国戏曲“活化石”,这次来西安如此关注秦腔,白先勇是否有计划加入推广秦腔者的行列?
白先勇笑言,虽然对秦腔很感兴趣,但由于对秦腔还不够了解,所以目前还没有这个考虑,但他仍然为秦腔的传承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地方特色戏种的传承保护需要来自政府的保护政策,民间爱好秦腔的人也需要有自发性的传承组织,昆曲有‘曲社’,有许多活跃的民间推广者,秦腔是否也需要一个同样的机构?”

白先勇携新作《白崇禧将军身影集》

与西安读者见面
昨日,白先勇携新作《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与西安读者见面。《白崇禧将军身影集》是白先勇为父亲白崇禧将军编著的最重要一部著作。共分两卷,上卷《父亲与民国》(1893~1949),下卷《台湾岁月》(1949~1966),全书精选珍贵照片五百余幅。昨天许多读者闻讯赶到位于万邦书城的签售现场,白先勇在新书上一一为读者签名,并亲切交谈,现场洋溢着温馨的气氛。

终于圆梦来到西安,白先勇惊喜于在参加兵马俑时感受到写实雕塑艺术的顶峰,也意外于屡次看到其父白崇禧的足迹,“在西安吃第一顿饭的地方,竟然是我父亲也吃过饭的清真饭店,还有当时的照片。在兴教寺的一座斑驳石碑上,我第一次知道父亲曾为这座寺庙捐款”。

白先勇说,没来西安之前,自己对这里的向往源于三个关键词——文学、诗歌、历史。来到西安之后,“冥冥中,我寻找到父亲的足迹。一下子,我与西安的距离又拉近了”。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